美国私募相中澳大利亚Pacific Brands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0: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报综合讯】澳大利亚内衣制造商PacificBrands近日证实当前正与美国私募公司KKR进行并购对话,消息传出后,Pacific Brands股价急升约1/5。
旗下拥有Bonds、King Gee及Sheridan等众多名牌的Pacific Brands表示,此次并购交易由KKR主动发起,很可能将收购Pacific Brands所有上市股份。
据《澳洲日报》援引《澳洲金融评论》的报道,KKR收购报价约为6亿澳元,依照本周一每股0.56澳元的收盘价计算,Pacific Brands股当前市值为5.11亿澳元。周二早盘,Pacific Brands股价涨0.11澳元报0.67澳元,涨幅20%。
2007年7月是Pacific Brands的鼎盛时期,其市值当时至少有30亿澳元。但在周二翻盘之前,Pacific Brands股价一路下跌,几乎蒸发了5/6的市值,而这一切背后的元凶正是澳币的高涨。当前,很多本土制造商已经迁向海外。
如果Pacific Brands被KKR成功收购,被冠以外姓的澳大利亚著名品牌又多了一家。去年,澳大利亚最大的啤酒制造商Foster’s已以120亿澳元的身价远嫁英国,其他曾在澳大利亚家喻户晓但如今却已落入外国投资商手中的品牌还包括rnott’s、Speedo、Dairy Farmers、Berri、Peters及Streets。
2010-2011财年,Pacific Brands亏损1.32亿澳元,由于贸易环境艰难,预计今年的表现只会更糟。City Index首席市场分析专家Peter Esho指出,零售业一落千丈,制造业也跟着跌倒,Pacific Brands的案例预示着将有更多外资抢进澳大利亚本土企业。“很多企业现在都已掉价,像KKR这样的大玩家在澳大利亚出手将会激发更多的类似收购。我们认为,David Jones、Myer、Harvey Norman及10号台都是当前的热门收购目标,预计都将受到投机性私募公司的垂青。零售业凋零,Pacific Brands也不能幸免,但其股价在近期跌破了0.6澳元才是导致它沦为外国投资猎物的主要原因。”(王堇)链接>>
2009年,Pacific Brands宣布将把制造部门迁出澳大利亚,导致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范围内共计1850人失业,此举招来了舆论的一致鞭挞。最近几年,由于澳币居高不下削弱了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澳大利亚国内纺织业和制造业饱受折磨。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低迷也重挫了那些依赖内销的企业。
面对内忧外患,Pacific Brands首席执行官却享受着高额的薪金,导致50%以上的股东在2011年11月集体投票否决了CEO Sue Morphet总额230万澳元的薪酬计划。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