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美国与中国对峙目的是"防"不是"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5: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新网1月1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薛理泰的文章称,今日美国没有财力再同中国这样的地区性核大国在军事上长期对峙,更不用说两个核大国迎头相撞了。美国在客观上没有这份财力,在主观上也没有这样的对决意志。目前美国与中国对峙的战略目的仍然是“防”,而不是“抗”,“斗而不破”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文章摘编如下:
据外媒判断,从全球和亚太地区军事态势着眼,伊朗和中国已经被美国列为打赢一场主要的战争的作战对象。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陪同下,在五角大楼举行记者会时,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虽然美国面临预算压力,仍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的优势地位,同时美国将把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奥巴马还表示,在经历为期十年的战争以后,美军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有必要调整其关注的重点,将削减规模,精简兵力,“可是世界必须知道,美国将维持其武装部队的军事超强优势”,并保持灵活性,准备应对各种紧急事态和威胁。他宣称,美国将把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当前华府面临空前巨大的紧缩预算的压力,而美军继撤出伊拉克之后正在从阿富汗撤军。在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行将结束之际,华府对美军在海外扮演的角色予以重新评估是在所难免的。新军事战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大幅缩减预算的计划,包括在今后10年内削减国防开支达4500亿美元。既然美国决定锐减国防开支,并大幅度调整军队规模和军兵种结构,则必然要制定新的军事战略,以适应变化了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军事态势,于是新军事战略就应运而生了。在新军事战略的指导下,华府方可有条不紊地着手进行各项工作。
对新军事战略作一番解读,存在三点隐喻的情况:一是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地面部队人数将持续减少,却要加大对海、空军建设的投入,强调在全球要害地区确保制空权和制海权;二是欧洲已经不复成为美国的战略重心,美国将继续减少在欧洲的军力;三是今后美国将避免发动类似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持续时间很长的战争。
新军事战略两个要点
另有两点情况,是新军事战略画龙点睛之处:
其一,新军事战略显示,今后美国将继续把有限的军事资源调往亚太地区,转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美国将把军事重心从盛产石油的波斯湾地区转向亚太地区,并把在亚太地区扩张军力定为最优先的议程。换言之,这意味着,尽管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将持续精简兵力,可是,在亚太地区,假若有必要,美军兵力会不减反增;而在波斯湾地区,则维持强大的海军军力足矣。
其二,未来美军的目标仅是打赢一场主要的战争,同时美军还要有能力应对第二个敌国任何进犯的意图。过去美军的战略目标是打赢两场主要的战争,如今减为一场战争,这反映五角大楼对当前美国国力呈现阶段性衰弱的状况的体认。
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深陷债务危机,经济欲振乏力,众多美军又陷身于阿富汗战争,而伊朗核危机则迫在眉睫,呈现刻不容缓之势。此刻美国巨鹰亟需疗伤,恢复元气。既需疗伤,“收缩战线”是题中应有之义,从而将战略目标由赢得两场战争改为赢得一场战争,是符合战略思维逻辑的。
据外媒判断,从全球和亚太地区军事态势着眼,伊朗和中国已经被美国列为打赢一场主要的战争的作战对象。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可能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大军事投入之举,已经从战略规划转到战略实施的阶段了。
奥巴马讲话之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国日本旋即跟上。《读卖新闻》则在社论中指出:美国新军事战略期待盟国发挥作用。日本必须在防卫上做出贡献。连续十年以来,日本减少防卫预算。日本“必须中断这种削减方针,以重整军备作为要务”。
中国崛起之际,美国正在加强遏制力度。对此毋需骇异。世界迈入核时代以后,在两个各自拥有远程核导弹的国家之间,从未爆发过战争,连大规模边界冲突也没有发生过。这一核大国相处的新格局,也给这种两强对峙的战略态势的持续恶化,引入了新的有力的制约因素。
美国利用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手段,牵制中国崛起。2010年以来,在“天安”号军舰被炸沉等国际冲突事件中,韩国、日本纷纷加强了同美国的盟邦关系。相信美国对此可能也有战略盘算。然则,美国又何必同中国这一地区核大国撕破脸呢?
综上所述,其实北京无须对于美国新军事战略过于紧张,美、中关系还在变化之中,还要继续观察。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则大可不必了。
今日美国没有财力再同中国这样的地区性核大国,在军事上长期对峙,更不用说两个核大国迎头相撞了。美国在客观上没有这份财力,在主观上也没有这样的对决意志,甚至撕破脸的意愿。目前美国与中国对峙的战略目的仍然是“防”,而不是“抗”。尽管在“防”与“抗”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壁深堑,但“斗而不破”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薛理泰: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