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家族企业遭遇双重治理之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夏凌

  

家族企业遭遇双重治理之惑
由全国工商联举办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报告由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和李锦记家族历时一年多调研基础上联合完成。《报告》在分析研究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揭示了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制度约束,肯定了家族企业在保障市场、刺激投资、增加税收、扩大出口等方面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评价了其对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和发展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以家族形式经营占据多数。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能更好的永续发展,记者近日采访了本次报告课题组成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凌教授。

  “家族”与“企业”两环要协调

  《报告》显示,我国家族企业主平均年龄为45.91岁,45岁及以上的企业主占总样本数的一半以上,其中50岁及以上的企业家占调查总数的1/3。预计未来5-10年家族企业将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家族传承。家族企业能否平稳渡过代际更替高峰期呢?

  “多数家族企业在传给谁、如何传的问题上依然缺乏明晰规划。”据陈凌介绍,约44.3%的企业主表示目前没有考虑交班问题,这对家族企业而言十分危险。我国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都遭遇到了家族关系矛盾影响企业经营、企业利益冲突破坏家庭亲情的困境,家庭企业遭遇双重治理之难。所以,实现家族的良好经营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陈凌表示,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家族企业本身就包含了家族和企业两个子系统,两者互相区别又互相影响,只有让“家族”和“企业”这两个环更好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家族企业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子女意愿不高“子承父业”面临挑战

  “经营好家族首先需要解决接班人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早考虑、早培养。”陈凌认为,与父母热望的“子承父业”不同,下一代对于接班意愿并不高涨。《报告》显示,只有16%的企业主子女表示愿意接班。从世界各国家族企业成长发展经验来看,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顺利延续到第二代,能够将接力棒顺利传到第三代家族成员手中的不到10%。

  “影响家族企业第二、三代接班意愿的诸多因素中,企业所处的产业发展前景及经营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女的接班意愿。不过这个问题并不矛盾,家族企业最关键的是要打造家族接班人的创业精神,树立‘永续创业’的思想。”陈凌认为,子女对于企业的已有业务方向不感兴趣或不看好是正常的,完全可以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构建企业更为合理和科学的治理与经营结构,由职业经理人打造和经营企业原发展业务,而家族继承人则可以另辟方向,发展其他业务,这种创业型的家族企业传承模式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成功例子,国内家族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代际传承将会成为家族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更加有利于把家族企业做大做强,根基做长做稳。问题的核心是家族内部这种创业精神要怎样树立和延续。

  家族企业胸怀要开放

  “时下一些精英人才认为很难融入家族企业内部核心圈子,因而对进入家族企业产生抵触。这对家族企业提出了挑战。”陈凌认为,家族企业要广纳贤才,必须保证整个家族形成开放平和的心态,拥有大气胸怀,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和企业;同时,也要求家族企业的第二、三代具有更高的驾驭、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唯其如此,家族企业才能放心大胆的引进更多精英人才。

  提升家族内部凝聚力

  “中国独特的家文化、诸子均分思想比较西方的长子继承制,确实不利于保护家族产权的统一和稳定,当诸子之间对家族企业发展方向、模式、制度等发生矛盾,很可能导致家族产权的分割和分散。”谈到家族企业内部成员凝聚力不够、管理松散的问题,陈凌表示,但是,利与弊是相对的,诸子均分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享有上一代留下的遗产和资源,有利于激发家族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家族创业精神的延续。这就要求企业家在此问题上要综合考量,构建合理的家族治理结构和继承机制,提高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保证家族创业精神的延续,保证家族企业的永续发展。

  陈教授最后表示:“打造百年老店,实现我国家族企业基业长青,需要多方努力,而这次报告的发布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共分上中下三篇,包括调研报告成果及我国18家知名家族企业的案例研究等,旨在为未来系统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