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看淡中国高收益债券 美式监管机制成良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1: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莹莹 6527-01-13 13:26:38  

  高收益债券在中国或面临一段痛苦的发展期。

  据悉,高收益企业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率先推出。目前,上证所已完成了债券固定收益平台和撮合系统的双边挂牌,并实现了跨系统交易。

  “2012年,高收益债券将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热点。”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朱海斌告诉本报记者,中国高收益债券仍需探索出一套本土化的定价及评级机制。

  “新兴市场中的高收益债券难成投资气候。”德盛安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Doug Gorsyth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市场面临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破产时收回款项能力欠明朗,欠缺多元化以及二级市场难以发展等问题。

  高收益债券步步惊心

  权告诉本报记者,短期来看,中国高收益债券发行商必须通过提高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

  在即将诞生的高收益债券市场上,专业投资者将成为主导。据悉,上证所将债券投资者分类,专业投资者可以投资高风险等级的债券交易品种;而普通投资者仅能参与风险较低的品种,即国债、地方政府债、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公司债和企业债现券,以及质押式回购的融券交易。

  日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显著提高公司类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试点推出高收益企业债、市政债、机构债等债券新品种。

  美银美林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30日,新兴市场企业债券市值仅为760亿美元,而美国高收益大师2号债券市值高达1.02万亿美元。相比其他新兴债券市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多。

  “专业投资者结构不完善,机制缺陷很多,高收益债券的二级市场短期很难形成。”香港几位基金经理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对中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忧虑。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亚洲债券监测》报告称,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占GDP的比重仅为46%,处于亚洲中下游水平。这一数字在日本已超过200%,韩国和马来西亚超过100%,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则超过70%。

  “股市强,债市弱”的现象源于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风险的恐惧。

  穆迪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债市发展存在至少三大风险。第一,有关债券发行人破产的法律程序高度不健全,一旦发行人违约,债权人难以及时清算。第二,债券包销商常成为发行商监管人,两者利益关联影响监管。第三,中国债市缺乏契约规定债券融资用途。

  “若以上因素不改变,中国中小企业不可能通过高收益债券解决资金链紧张问题。”穆迪香港企业融资部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钟汶

  美高息债券平均违约率低

  在中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前景未明的时候,美国高收益债券却引起了不少基金经理的注意。Neuberger Berman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人预期,未来几个月美国的高息企业债券仍受拉美养老金市场青睐。

  钟汶权指出,“在许多条例上,中国需要学习甚至可以照搬美国债券市场的条例”,债券发行商监管人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担任。另外,应有法规约定债券发行商募集资金后的资金用途,比如,不得用于支付股息,公司不得从事高风险投资等。

  Doug Gorsyth告诉记者,目前投资美国高收益债券机构包括散户、保险公司、企业、对冲基金及一些市政机构。高收益债券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提高回报率,同时对企业及市政机构起到分散投资的作用。

  “选择高收益债券基金的时候应注意发行人过往交易记录,投资团队背景,选择和管理债券的方法,信用调查过程,以及下行风险防护。”这是Doug Gorsyth对中国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美国高收益债券在2011年的表现让投资者欢欣鼓舞。截至今年1月11日,美银美林高收益债券指数在一年内上涨了4.38%,平均回报率为8%。年初至今,该指数已上涨了1.12%。

  “目前,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平均违约率仅为1%至2%,未来12至18个月内,我们预计该债券的平均违约率不会超过5%至6%,即便经济出现衰退。”包括Doug Gorsyth在内的众多海外基金经理纷纷看好2012年的高收益债券市场。根据摩根大通数据,2011年10至12月,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评级月升幅一度高达1.6%,接近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