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素描:最大的收获是自我实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1:3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马可佳 李静颖
有一位拉丁诗人曾用“渴望新事物”来形容人类,其实如果用它来形容创业者可能更为贴切。
正因为怀揣着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创业家们开始迫切地求解如何建立企业、运营企业乃至梦想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他们一天到晚喜欢瞎折腾,殊不知胡思乱想的背后蕴藏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独到的眼光。
于是,原本一群出身草莽的小人物烘托起了一个火热的创业时代,在跌跌撞撞中他们并没有舍弃对未知领域的大胆尝试与探索,在大浪淘沙后他们的坚持足以滴水穿石。当下,创业对他们来说已俨然成为了人生的一种新活法。
窥一斑而知全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与如下创业者的对话就好比是一张素描画,清晰而又直白地还原了他们的创业心境。
圆桌讨论者:
●北京拉卡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陶然
●学大教育集团CEO金鑫
●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CEO高勇
●丁丁网CEO徐龙江
第一财经日报:你们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的动力来自哪里?
孙陶然:梦想是我创业的唯一理由。其实创业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同有人喜欢户外有人喜欢宅一样,如果认为自己是为创业而生,有创业梦想,就去过创业生活。简单地说什么是创业,就是对某方向有痴迷的梦想,在个人兴趣、个人特长及市场需求之间找到一个“产品点”,组建一个团队,调动团队内外的全部资源围绕这个“点”死磕。对于创业,我自己也有三点体会,第一,创业是和平时期最亮丽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业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创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经历过“九死一生”。第三,创业要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只要不被打垮,就有赢的机会。
金鑫:最初创业时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理想,尽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
高勇: 1995年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猎头公司任职了几个月,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能去更好的地方,于是毅然辞职出来找工作,但兜兜转转了一圈也没找到理想的,于是我与另一个伙伴就打算自己创业,以打电话以及登门拜访的形式开始做自己的猎头生意。创业的动机说到底就是为了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
徐龙江:创业是人生的一种活法,我创业最大的目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填满人生最宝贵的10年即30~40岁。我认为人一出生开始就是时间倒计时,创业的酸甜苦辣都是倒计时的人生中最充实的财富,我希望自己衰老时不会后悔年轻时的光阴虚度,而创业就能保证这点。
日报:你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孙陶然:最大的问题主要是心态问题,作为连续创业者,在成功地做了一件事,然后再去做第二件事的时候,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急于求成缺乏过程感,总是希望一天就把罗马建成,还有就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事实上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开始一件新的事情的时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自己需要一个过程,团队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说融资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的公司应该是特别值钱,开始一个新的计划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在三个月之内,就要做到多大的市场,就是这种急于求成缺乏过程感的情况比较严重。
金鑫: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寻找最有潜力的模式,当找到适合的模式后,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还是企业的基础建设问题。比如,如何建设自己的团队,如何去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如何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但我们也在实践过程中一直在持续解决这些问题。最大的挫折谈不上,学大到目前为止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学大和学大人每天都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十年多来都是这样,这是企业发展和成长中的常态。
高勇:刚开始创业时怀揣着一股激情,什么都想做,因为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走了弯路。那时我们想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定位“水泥+鼠标”的模式,在线上做一个网站,线下则主要做猎头服务,当时既想把服务做好又想把平台做好。持续了5~6年后发现,线上平台对资本依赖性太强,耗费了太多的人力财力,但成绩并不理想。我们意识到要想线上线下两者都兼顾是不可能的,于是从2001年开始我们决定彻底放弃平台,专心做猎头服务。
徐龙江:困难在于你所做的事并没有前人的经验,你必须自己在实战中摸索前进,在这过程中可能会踩进陷阱。当某一项产品并不成功时,就会受到挫折,不过如能积极地看待挫折,我们就能从中总结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丁丁网的角度来讲,它的商业模式是O2O(online to offline)的本地生活平台,正是因为涉及到“to offline”的现实世界,因此困难在于需要团队具有很踏实的作风,要具有很耐心的性格,绝对拒绝速度的诱惑。
日报:你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收获是什么?
孙陶然:创业最大的收获就是自我实现,当你能够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之中,当你看着随着你和同伴的努力你那些被人所质疑的梦想一天天变为现实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沉甸甸的。拿拉卡拉来说,我和我的团队通过共同的理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共识,所做的事情得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认同,我们有千万级的活跃用户,不经意间你周围谈论拉卡拉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帮到了很多人,我们让很多人感觉到了便利,改变了他们生活中的不便,大家觉得做这件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因为做了对社会有益的事,所以自己也会感到很自豪。
金鑫:收获很多。首先是在个人价值上得到了实现和成长。其次是学大的整个团队的成长和价值的体现。我们从最初的2~3人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遍及全国六十多个城市,员工超过1.5万人,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庭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目前,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变革的潮流和趋势。
高勇: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在与这个组织一起成长,猎头服务是门以人为主的生意,通过接触不同的人吸取他们对不同问题的看法。此外,创业早期由于自己的经验欠缺,常在企业策略问题上犯错误,更多时候的决策都是拍脑袋后的结果,往往是哪里有市场就往哪里冲,组织没有体系,只会无效率地冲,而真正撤退时又比较松散。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自己阅历的增加,我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如何来提升组织效率。对企业的战略思考也以策略优先,现在分析问题也变得更为理性客观。
徐龙江:创业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人生经历,创业的每一年所收获的人生经历甚至超过我以前打工时代的5年,由于有效人生其实很短暂,创业能让我在有限生命时间里体验更多的经历。
日报:你们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哪些支持?
孙陶然:支持在任何阶段都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做金融服务平台的企业。但是所有的具体的问题都需要你自己去面对、去解决。金融服务业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你想提供一个服务,比如说缴水电费,或者在拉卡拉的机器上可以交交通罚款,那需要打交道的部门就多了,包括银行、银联、交通部门、各种管理部门很多的事情。这样你需要跟他们打交道跟他们达成协议,然后你才能提供这种服务,这是一个漫长的产业链,我觉得是很考验人的智慧、毅力,以及很考验你这个公司“熬”的能力,对于拉卡拉这种创新型的、真正便民利民的解决民生问题的金融服务企业,应该有更多、更具体的支持政策出台,才会有更利于这些企业生长的温度和水分,这样才会鼓舞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进来。
金鑫:类似学大这样的发展中民营企业在中国很多,我们也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更多的政策扶持,获得与体制内公立学校平等的地位。至于市场方面,整个教辅市场潜力巨大,虽然目前面临良莠不齐、竞争激烈的混杂局面,但我相信这些都属于暂时现象,学大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整个行业树立标杆。加上近几年个性化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们也具备了越来越冷静、理性的判断能力,相信未来整个行业必然会越来越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高勇:最大的支持还是源于企业内部,早期与我一起创业的人都基本还在,且都在企业的关键岗位上,中高层干部团队的稳定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徐龙江:创业需要信念、团队、资金,我很幸运,这些我都得到了。
日报:你们在创业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瓶颈,如何来突破这个瓶颈?
孙陶然:我觉得突破瓶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和用户需求导向及创新能力。只有紧跟市场及用户需求,才会使企业少走弯路,不被边缘化。准确把握住用户需求,还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研发出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能力强的企业将越走越宽。
金鑫:应该说突破瓶颈的动力还是和最初创业时一样,实现价值,追求理想……并不断超越,不断突破。
高勇:2007年~2009年这三年对我们而言是个坎,当时企业员工已达到300人的规模,收入已过亿元,但企业增长的步伐却停滞了,而在此之前每年企业都有50%~60%的增长。我们意识到,虽然规模上去了,但瓶颈出现了,于是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从当时的治理结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企业的董事会、股东、合伙人存在严重的人员重叠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无法突破现状。于是,我们开始吸引外部股东,引进外部战略资本,同时在非业务线比如财务、人力资源、IT以及市场等部门聘请多位职业经理人,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而这些人的进入也开始慢慢地影响业务,从而让企业恢复了快速发展的常态。
徐龙江:成长期企业会遇到发展瓶颈,在这其中潜藏着许多危机,如果迈不过企业会灭亡。这个时候的感觉就像是上帝慢慢关上了一扇窗,让人感觉那条路可能即将走到尽头,不会再有更长远的发展,因为瓶颈而感到烦恼。但其实真相不是如此,真相是只要总是积极地在正确方向上往远处看,拓展思路,就会发现上帝在那打开了更大一扇门。我认为瓶颈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假象,只要积极面对,不要故步自封,企业就会越做越大,任何企业都将如此。比如当我们发现PC丁丁网的发展进入平稳期时,我们就开始把注意力放到移动互联网上并开始发力,由此开始了在移动业务领域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