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用工荒”再现,折射区域经济变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9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余兴文 史燕君

  “用工荒”再现,折射区域经济变迁

  目前最大矛盾其实是:东部地区产业需要转型升级,而升级就需要人才,需要成本,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花高成本寻人才,更不愿花费高成本对人员进行培训深造。这就造成了人才荒。人才荒必将阻碍产业的升级转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春运是岁末年初“经久不衰”的话题,那“民工荒”就是另一个“常规节目”。而今年春节过后的“民工荒”几成定局。

  据媒体报道,随着春运大幕已经开启,占春运客流1/3的农民工又一次迎来年末大迁徙。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长三角地区,许多农民工以往的往返旅程将变为单程。随着内陆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工开始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回流”的趋势愈发明显。

  但一些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所谓的“民工荒”只是一种暂时表象,而这种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经历程,未来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春运初见端倪

  “我正在火车站等车呢,还有一个小时就能上车了。”当记者打通王修的电话时,其声音中透露着无比的兴奋。王修老家在郑州,三年前跟随老乡来到上海打工,他告诉记者,每年顺利拿到工资、买到回家车票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明年我就不打算出来打工了,朋友在家乡介绍了一个工作,工资虽然比在上海时稍低一点,但结合平时花销来计算,并没多少差距,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王修向记者坦言。他告诉记者,这次一起回乡并决定留在老家的还有好几个人。

  事实上,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上述农民工“回流”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让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老板们非常“头痛”, 为了吸引员工,企业绞尽脑汁,纷纷打出了“感情牌”和“福利牌”来阻止民工回流。

  上海崇成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农民工聚集企业,该公司董事长黄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为了留住员工,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公司从2010年开始举办年会,所有员工都会参加,在年会上也会增设抽奖、发红包环节。“一方面要在物质上为员工谋福利,另一方面劳资双方还需要在情感上有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民工荒’的出现”。

  阿特斯总裁瞿晓铧也告诉记者,阿特斯基本不存在“民工荒”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阿特斯注重企业文化培养,也很重视员工个人生活和感情。“比如在去年底的晚会上,我们专门请到快男歌手活跃员工气氛”。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员工流失,一些公司早在去年年底就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在春节放假之前,还特意按区域分成8个组,由组长负责区域内返乡员工的日常联系。

  民工其实不荒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民工荒”这个词就见诸报端。当时对该现象的解读是,“民工荒”的出现代表的是“技工荒”,即不少企业缺乏有优秀技术能力的蓝领工人。

  但发展至今,“民工荒”已经从原先的“小打小闹”蔓延到了全国多数省区,乃至原先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如湖北省都出现了所谓用工荒。

  对于这一每年如期而至的常规节目,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认为,目前社会所讨论的“民工荒”只是一种短暂的表面现象。“从中国目前的劳动力状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出的趋势仍然在持续,这就意味着,劳动力的供应量还在,因此,这种民工荒只是相对而言”。

  “出现‘民工荒’根本原因是劳动者技能的结构问题。”此前,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也表示,“看待‘民工荒’问题要防止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出现‘民工荒’说明中国就业不成问题了。事实不是这样,出现‘民工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当前需求不相适应。另一个观点是认为出现‘民工荒’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没有了。这种认识也不正确。恰恰相反,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优势会长期存在。”

  “既然供应仍在,为何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呢?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价格越来越高,原有的工资水平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劳动力价格,由此引起了‘民工荒’假象。”宋颂兴表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使得一部分原来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向西部市场,相比之前,东部市场的劳动力减少。

  人才荒是关键

  不过,宋颂兴认为,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坏事,一方面,能够反映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变迁,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企业升级转型。

  东莞楷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徐国芳在其最近写的《再给中国20年》一书中也提出了“民工荒是大好事”的观点。他认为,其实“民工不荒”,关键是新时代的打工者跟过去的打工者在工作诉求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关键的一点,他们有了更多自己的思想,对外出工作的生活从精神上及情感上有了更多的追求。

  “目前最大矛盾其实是:东部地区产业需要转型升级,而升级就需要人才,需要成本,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花高成本寻人才,更不愿花费高成本对人员进行培训深造。这就造成了人才荒。”宋颂兴表示,人才荒必将阻碍产业的升级转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宋颂兴建议,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制定新的人力资源政策。比如,建立、完善培训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培训,大力发展订单、定向和校企联合等培训模式,并将中等技能人才的普及与教育同高中义务教育合并规划实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