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可以过剩但不能过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9 11:24 来源: 中国经营网在爱心过度之后,我们也更希望,慈善机构能行动起来,以机构为主导、为平台,而不要让人们总是去一对一的施善。
近日,南京福利院48天接待数千人爱心造访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11年12月至今的48天里,南京福利院的孤儿先后接待或参与了165批次、数千人次参加的社会捐赠或互动。据福利院负责人称,到年底,各类关心孤儿的社会人员扎堆涌向儿童福利院,过多的造访令部分孤儿不适,孩子们此前还疑因此大面积感染了水痘。
这一新闻在引发人们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网民的争议:有网友对此指责称“假慈善,尽表演,孩子是他们的道具”、“献爱心的大忌:以尊给卑的施舍”;但也有网友表示“无论什么形式献爱心永远是好事”、“亲自跑一趟总比捐给红会强”;而更多的人则认为日常的关注比节假日的扎堆更重要。
笔者认为对于“假慈善、真作秀”的指责不必非要在道德上细抠着苛责,因为对慈善事业本身而言,本来就是有众多抱着特殊目的的人混在其中的,特别是在我们当前穷人搞慈善的大背景下,不求利益、不求宣传、不求好处的慈善不但不好搞,也没法持续。
但是爱心过剩与过度的关系我们却必须要分清楚。一个人爱心太多、泛滥,他即关注孤寡老人,又关注失学儿童,还同时关注着流浪的小猫小狗,在这之后甚至还有富余,还要寻找地方安置自己的爱心,我们说这是过剩。过度则是把自己的爱心一股脑的全部倾斜在一项事物上,全然不顾及其他领域,也不管被关爱的对象能否承受。所以,笔者认为爱心与关注可以过剩,但不能过度。
而我们当前社会慈善事业的一项突出问题恰恰是爱心过度。
笔者在汶川地震灾后一年之时曾去参观过灾区人民的生活,大量房屋仅是开裂变成危房的村落在获得巨额援助后,家家户户住上了三层楼,而家中青壮年往往在外打工,有的家庭三层楼只住着两口人。也有被网上批评过的灾区新建的某五星级小学,设施豪华,以至于校方根本没有资金去维护体育馆等场馆的正常使用。这些都是爱心过度的表现。
还有那些被骂声越来越大的“救狗者”,他们有他们的喜好我们不能批评,但是否应该将过度的爱心匀出来一些给人类呢?在某志愿救狗者抱着斑点狗哭着喊“这可是斑点啊,你们怎么能吃斑点”的时候,笔者非常希望她也能抱着西部的失学儿童这样痛哭一回。
而爱心过度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慈善资源分布的极不均匀,地域上、类别上、人群上多寡不一。例如前文所说灾区的五星级小学,就在其一县之隔的地区,还存在着大量设施简陋的村办小学,却因不是灾区而无人理睬,这是地域上的不公。而类别上亦然,美国各项慈善非常细化,有专门保护海豚的,有专门救助某一种罕见病的,类别千奇百怪,都有专人在做。但我们就是一股脑的事,要么大家都涌去帮助流浪儿童,要么只顾着突发事件。媒体缺乏引导,慈善机构也只图慈善收入,刻意制造卖点、新闻点,不顾全面平衡。人群上的不公更为突出,但凡是热门新闻中出现过需要捐款救治的人物,其最后获得的捐款必然会超出需要金额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另一边,另一个城市另一张病床上,同样境遇同样病症的患者却只能等死。
二是强迫对方过度感恩。人是很讲公平的,付出了多少就会索取多少回报,而爱心的回报主要就是感恩。而笔者在灾区参观时,最有趣的是参观团一进村,村民就在村中新修的活动室里唱起了红歌。笔者偷偷问了当地小孩,他说“只要有领导来,他们就会唱歌。最多时候一天得唱6个小时。”想想看,这与孤儿院一天接待20批次来访人群又有什么区别?很多接受社会各界捐款的人也往往要在镜头前再三道谢,仿佛欠了所有人钱一般的心虚。
其实,国人对热点的瞬间升温式关注也很有爱心过度的嫌疑。很多社会问题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在曝光后却一下能引来网民的山呼海啸,而且不能给问题的解决以时间表、缓冲期,非要立马就地解决,还得一步解决到位,全然不顾国情、当事人、后续如何,只顾自己心里一个痛快。笔者认为,可能这种心态正是造就我们爱心过度的主要原因。
而在爱心过度之后,我们也更希望,慈善机构能行动起来,以机构为主导、为平台,而不要让人们总是去一对一的施善。孤儿院毕竟不是一个用钱买开心的地方,也不是一个用钱买高尚的场所,关爱孤儿们真正的健康成长,要远比一份施舍更重要。
王亚煌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