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市场静待投资升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0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迟明霞
电影市场全线提速
据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继续高歌猛进,全年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比2010年增长28.93%。这意味着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名第三。2011年影院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开影院800余座,新增银幕3000余块,平均每天增8.3块银幕。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座,银幕总数9200多块,增幅超48%。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突出特点有三:
其一,票房过亿的影片数量不断增加,中小制作影片黑马不断。2010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过亿的影片为17部,2011年,达到20部,其中不乏《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等传统意义的小制作影片。此外,票房过千万的影片中,中小制作影片占比较大,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格局正在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发展转变,逐步走向丰富、合理、成熟的产品结构体系。
其二,国家相关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其中也包括电影行业,从对产业外部宏观环境改善,到电影票价、电影版权保护,乃至地方政府鼓励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为影视制作及发行机构提供贷款等,无不体现政府对电影产业的规划与扶持。
其三,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一方面,从电影行业产业链角度来看,一些原有的影视公司加速了全产业链布局,力图纵贯产业上下游,最终打通投资、制作、发行、终端等环节。另一方面,外围资本进入分羹,以房地产商、煤老板或者资本雄厚的个体户为主,且这种现象在如杭州等地表现明显。这部分群体,由于游离于产业之外,对专业的影视制作投资把控不足,相比而言,与商业地产紧密相连的影院市场不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此外,中国互联网公司亦相继涉足影视娱乐产业,引领泛娱乐产业发展。
黄金年代
中国电影产业或将迎来最好的时光。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重大任务。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占GDP的比重达到2.75%。
“十二五”规划则提出要以文化产业为重点,涵盖了媒体出版、电影、动漫、电视和表演等各个领域,同时还提出要积极开发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政府的目标是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并且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至少5%(逾人民币2万亿元)的目标。
2011年12月,《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布意见稿,从降低准入门槛,采取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加强对电影产业的支持。而“中国巨幕系统”的成功研制,又为影院建设向二三线城市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持。中国电影产业作为市场化最彻底、政策约束相对透明规范的传媒子行业,将率先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投资热度还待升温
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余只,已经披露募集资金总量超过人民币1300亿元。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新募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基金数量超过10余只。当然,从IPO角度来看,预计2013年前后,中国文化创意及其相关领域企业将迎来一波上市潮,这也是资本关注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快速发展的电影产业及数量不断增加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相比,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事件数量并未出现显著变化。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影视制作与发行行业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9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数为8起,投资金额总额达1.36亿美元。尽管相比于2010年披露的4起影视产业投资事件而言,2011年投资数量已经明显增加,但落寞之势难掩。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目前,VC/PE面对影视市场投资仍显不足,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单片市场投资环境不成熟,一方面风险不可控,另一方面电影人对外部资本的热情及信任度不高,单片资金拆借成风;二是院线投资地域分布仍不均,一线市场日趋饱和,二三线市场仍待孕育;三是中国影视行业市场化程度仍有待开放。
不过,从2011年投资方向来看,以演出、展览、艺术品拍卖等为代表的文化传播行业企业备受关注。清科方面预计这种趋势将于2012年延续。此外,与电影相关的行业企业,如影视制作与发行公司、影视器材及艺人培训机构或将得到资本关注。
打造后电影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影除了在票房上大获丰收之外,在投资来源上也有了不一样的特点。作为一项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却有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进入电影制作领域。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总投资号称已达6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花钱”的电影。其中,来自民生银行的贷款是1.5亿元,这也是金融业对单一一部影片投资额最大的一次。
另一部也是去年贺岁档期登场的《龙门飞甲》则获得了北京银行“打包贷款”1亿元,分别用于该电影和其他影片及《十月围城》电视剧的拍摄。这些以稳健风格著称的金融业投资进入电影制作领域后,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2011年,更有乐视网、盛大、非常完美、麒麟等网络企业、IDG资本甚至山西的一些“煤老板”纷纷杀进电影圈,搅得电影投资一片炎热。
但事实上,真正赚钱的电影并不多。据艺恩咨询报告统计,电影投资面临多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费用超支风险、“撞车”风险、盗版风险等。有媒体称,投资界普遍认为,在上映的电影中,只有20%左右能赚钱,10%打平,其余70%都是亏损的。
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喇培康近日指出,目前中国电影收益仍然主要依赖于国内票房收入,院线之外的其他发行渠道及电影后续产品开发仍然十分薄弱。
据了解,美国一部影片的收入,来自影院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更多的是来自后电影,也就是录像带的版权的销售,DVD版权、电视版权、网络版权、形象产品的开发、相关版权的转让等等。
喇培康透露,2012年我国将加大推进电影衍生品开发及授权业务的力度,高度关注后电影市场的建设和打造,努力来拉长和完善中国电影的产业链。
与电影相关的行业企业如影视制作与发行公司、影视器材及艺人培训机构或将得到关注
巨幕系统引领中国电影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