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服务须同步提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1 07:54 来源: 金融时报

  李岚

  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不多、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较少等问题,区域间、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币合作尚需进一步增强。

  应继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境外可接受程度,优化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地域分布,重点推动人民币在与中国经贸联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继续增加境内试点企业数量,为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配套支持,满足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需求。

  记者李岚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与付的比例,从2010年的只有19%,到2011年8月份的46.3%,再到2011年9月-11月实现逆转达到149%———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了从人民币跨境净流出到人民币跨境净流入。去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比2010年增长了4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1月17日举行的“2012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差额正逐渐走向平稳。

  2011年,在中国对外贸易受到挑战之时,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得到迅速发展。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银行累计办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2.58万亿元,目前与境内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已达181个。

  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不仅有利于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而且对中国银行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作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意义重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应加快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业务增长超预期发展尚处于初期“这两年离岸人民币市场,包括香港市场人民币储蓄,其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市场上最乐观的估计。”对于过去一年来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态势,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如此表示:“我们去年曾预测,如果到2013年人民币进口10%,出口3%,那么,到2015年规模应该达到2.6万亿元;但从2011年的发展来看,这个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当年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就达到了2.0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倍。境外人民币存量大幅提高,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超过6000亿元。与此同时,2011年国家开始试点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当年即形成了1109亿元的规模。目前,人民币已“走进”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投资领域的拓宽,香港地区人民币债券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即期和远期人民币兑换量快速增长,人民币保险、理财、IPO及以人民币计价的现货黄金合约等多种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2012年1月11日,旨在打通境外人民币回流通道的首批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基金面世,更增强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积极性。

  对此,中国银行副行长陈四清认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外部市场的严峻形势为扩大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和使用提供了相应的“时间窗口”,人民币“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全球金融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

  不过,朱海斌分析,到目前为止,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正常贸易出口和进口面临的外汇风险而言,在成熟的阶段,出口商应该选用人民币结算,进口商则反之。比如日本出口用日元结算比重占到41%,远远高出进口(24%)。而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目前的状况与此完全相反。

  跨境业务需求巨大金融服务水平待提升应该说,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既是企业的选择也是市场的推动。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还能够节省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而从根本上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支持。

  据悉,目前境内企业的贸易结算大多是以美元、欧元和日元进行计价结算,由此带来的汇率风险通常由境内企业承担。而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消除。同时,企业经营成果更为透明,进口成本和出口收益能够较为清晰地固定,有利于企业财务核算。

  而对进出口贸易企业来说,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后,不仅节省了兑换成本,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缩短了结算时间,还省却了过去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成本,从而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处长王佐罡认为,从跨境人民币业务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实际上很好地体现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初衷。

  不过,与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热情相比,陈四清认为,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不多、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较少等问题,区域间、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币合作尚需进一步增强。

  为此,陈四清提出,应继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境外可接受程度,优化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地域分布,重点推动人民币在与中国经贸联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继续增加境内试点企业数量,为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配套支持,满足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需求。

  同时,继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完善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不仅鼓励银行向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而且支持中资银行在境外为当地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

  继续推动人民币标价产品市场开放发展,稳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主体范围和投资品种范围,鼓励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业务和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研究开办面向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的代客理财业务等。

  未来政策稳中求进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尽管2011年我国人民币跨境业务实现了超预期增长,但业内专家指出,与中国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相比,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仍存在巨大差距。据统计,2011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贸易结算金额在我国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6.6%,人民币跨境使用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必须对现有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而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虽然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过去3年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个进程来说,这仍然只是一小步。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业内专家预计,未来不仅在跨境结算,还将在人民币境外投资、境外交易、国际储备货币等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那么,2012年在政策层面上,人民币跨境业务又将如何加以推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但是我们还远远不是贸易强国。比如,我国的主权货币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我们在一些贸易规则的制定上还缺乏话语权。”商务部财务司处长袁晓明说。而针对防范国际贸易中骗退税的风险问题,他认为,未来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应把握好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从政策层面来看,未来将紧紧地扣住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出发点,更好地提升境外贸易伙伴接受使用人民币的意愿。”王佐罡判断,2012年在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方面,将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为主的原则。“要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让企业、让银行体会到市场化的管理政策,使这些便利真正转化为对外贸易数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目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