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廉价药为何实用却买不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1 08: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参考消息网1月20日报道 一项对中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调查显示,医院的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其中130种药在10元以下,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网友爆料称,对付蛔虫的“宝塔糖”、治疗肠道的“颠茄片”、一块钱一支的“氯霉素”眼药水、8元100片的牙周灵片等正在退出市场。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廉价药因为其物美价廉,并颇具疗效而深受民众欢迎。然而,面对微薄利润,甚至无利可图的廉价药,厂家出于市场本能通常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淘汰,要么改良。一些廉价药脱掉“廉价”的外衣,在“改良”幌子的全新包装下,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所谓新药重出江湖。此外,企业巨额广告的投入也是造成廉价药消失的一大原因。
廉价药退市,医院也难脱干系。医院占据着药品消费市场85%的份额。调查发现,由于廉价药的价格透明,又无提成,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廉价药很难进入处方。
另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绝大多数是普通药、常用药,利润空间较小,却成为近年来国家药品降价的主要对象,这导致本来就探底的利润更是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生意。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此前报道称,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较低。出于这个原因,各个省就要担负大部分医疗投入,于是不得不限制医院的数量和提高药品采购价格。2009年4月,政府推出了新的改革,这项计划提到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价格,解决公民“用药贵”的难题。它建立了基本药物清单,能覆盖80%的常见病,并以工厂价格销售。
然而,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文章称,中国政府下令大幅削减药品价格的举措没有赢得多少赞誉,要求开展更为深入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降价药品的数量成了各媒体报道的头条,但没有给病人留下多少印象。制药业对降价的反应尤为强烈,这并不奇怪。业内人士说,由于不断下调价格、原材料成本上涨、新质量标准出台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等原因,制药行业的利润早已在下滑,最新的降价措施会使制药业进一步遭受打击。在混乱状态得不到彻底改革的情况下,中国医疗部门有选择地对价格进行控制几乎毫无用处。如果政府不大量增加资金投入,国有医院会继续把病人视为收入的首要来源。为了弥补药价下调给医院带来的收入损失,医生给病人开更多的药,开未受降价影响的药,或者让病人做更多通常不必要的检查。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