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回家过年,真好(之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童芬芬

  过年该是什么样儿

  今年是我和老公结婚头一年,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今年应该去公公婆婆家过年。所以,年近30岁,头一次春节不能陪在自己父母身边吃年夜饭、守岁,想一想,心里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儿。但因从小在南方长大,想象一下北方人的“年”会怎么过,此前的失落感也就被新鲜感给冲淡了一些。

  起初几日,我完全沉侵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里,但眼瞅着就要过年了,怎么公公婆婆家一点过年的动静也没有呢?每年一到腊月,我的老家“年味儿”早就开始浓了,许多人家都开始自己带着大米去加工年糕,或开始杀猪捞鱼。一到晴天,屋顶下的铁钩上都挂满了晾晒的腊鱼、腊肉等等。

  年“三十”中午,这边厢,公公婆婆家依旧没有一点过年的动静;那边厢,哥哥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早早地就被爸妈从被窝里拽起来,开始里里外外的刮掉去年门窗上的春联、年画,准备换上一整套新的大红春联,就连猪圈和鸡窝也都准备了福字儿,开始辞旧迎新,外面的烟花爆竹声早就轰隆的炸开锅了……听到这里,我开始有些坐不住了。颇有些情绪的问老公:“咱家不过年了吗?”

  “过年应该是什么样的?”老公反问我。于是,我一口气把我家乡置办年货的过程一口气的说了一遍,并描述了一遍我认为的东北的“年”,它应该是这样的,零下30℃的严寒,到处都是洁白的“雪蘑菇”,张灯结彩的大红灯笼家家户户高高挂,还有大街上热情洋溢的大秧歌和震耳的腰鼓声。听到这里,老公笑了:“你说的那些,在城市里多半已难寻到。”

  我忽然意识到,所谓年味儿的不同,不仅仅在于东西南北的文化差异,更在于城市与农村对传统习俗保留的程度有所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祖宗的很多传统可以坚持的越来越少,“年味儿”在城市中越来越淡……

  除夕下午3点多,和公公婆婆一家便早早地吃完了“年夜饭”,然后守在电视机前,一边翻看微博(http://weibo.com),一边发祝福短信、等着春晚,没有机会贴春联,没有拜祭祖先,没有放爆竹,也没有你来我往的敬酒互说祝福词。窗外,也很少有烟花爆竹庆祝新年的到来,只是偶尔听到外面传来稀疏的鞭炮声响。然后一家人守着春晚到午夜,再开始忙忙碌碌和面、擀皮儿、搅馅儿、包饺子。

  这个“年”,毫无疑问的成了我记忆中最闲、最“安静”的一个春节。但看着公公婆婆时刻挂在脸上的幸福笑容。我想我明白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年还是那个年,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的过年方式已经无法延续,形势也各有不同,可无论在哪里以何种形式过年,过年的本质始终没有变,那就是浓浓的“亲情”和“团圆”。还有比这更能体现出“年味儿”的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