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猪助农民每天净赚90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10: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专业合作社在标准化生产、科技化服务和联合走市场方面的领军作用日益彰显,入社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同业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几年间,各类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8.43万家,实有入社农户3870多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5%。
标准化生产
养猪在农村本是平常事,但农户能获得银行贷款来标准化养猪就颇为不易了。在云南省宣威市有一个鹏跃养殖合作社,社员们在合作社的担保下每户可获得3万元的惠农卡用于生猪养殖,带资入社,本金由社员偿还,利息由合作社承担。合作社为社员统一办理贷款、统一提供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收购。
“猪圈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有自动饮水设施、每3天清洗猪圈和消毒……”板桥镇鸭塘村村民高建波边念合作社发的标准化养殖手册,边高兴地说:“我家原来从不养商品猪,加入合作社后一下就养了15头,养殖技术不愁,销售不愁,只管按要求喂猪。每天可净赚90元,比在外打工还强。”
标准化模式是如何让农户受益的呢?合作社负责人彭庆跃作了精细计算:农户从购买仔猪到销售生猪整个过程中,由于统一购进仔猪入栏,规模上有优势,能降低采购成本4%以上;饲料统一采购、社内配送、直接到户,免去中间环节,每头猪降低饲料成本100元左右;出栏时,对比猪贩子零购每头猪可赚60元至100元;加上合作社的出栏肥猪规格整齐、品种统一,农户每养一头猪合计可多得200元利润。
目前,全国超过2.4万家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超过2.56万家合作社拥有了注册商标,广东省超过19.8%的合作社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如今每到一个专业合作社,社员们都会自豪地介绍他们的标准化流程。
科技化服务
薛传谦是泰山脚下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的农民。4年前,他联合部分村民,组建起两个机防队,成立岳洋农作物合作社,主要业务是病虫害统防统治。目前,合作社拥有喷杆式喷雾器10部,拖拉机5部,背负式喷雾器70台,日服务能力2500亩。
如今老薛已是合作社的副理事长,他一边指引记者翻看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的全程承包防控合同,一边介绍道:“原先常被病虫害弄得手忙脚乱,一家一户地施药却没法解决问题。我就牵头建起了合作社改变了原来单兵作战的局面,能节约用药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参加合作社的机防队员有了收入,签约的农民也省了心,一举两得。”几年来,合作社累计为镇里2.8万户23.17万亩小麦玉米田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
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推广了农业科技,提高了效率,过去很多人才能完成的农活,现在一台机器就解决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深得农民喜欢。
黑龙江省嫩江县伊拉哈镇黎明村现代农业合作社是该县15家千万元大型农机合作社之一,拥有全套的拖拉机、整地机、喷药机,合作社辐射周围6个村。合作社理事长王树民说,采用高科技的农机整地和滴灌后,盐碱地得到开发,玉米单产可增加400斤。
据统计,目前95%以上的合作社都能够为成员提供各种急需的、有效的农业技术服务。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赵铁桥表示,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当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实用技术推广的一个有效渠道。
社社联合
“联合社社员发展到1.7万户,光跑市场的营销队伍就有100多人,还成立了自己的网站,珠海等地的客户主动找上门。”云南省建水县红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李玉华最近颇为高兴。
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单干到组建订单农业协会,从没有法人主体资格的协会到工商注册的合作社,从单个合作社再到多个合作社组成联合社……联合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专家指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偏小、服务领域狭窄、带动能力偏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联合来解决单个合作社面临的问题,组建联合社或公司成为一种途径。
无独有偶。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的8家合作社建立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行机制,形成了“1+8”的模式,“1”是农业开发总公司,“8”是两个农机合作社、5个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一个米业专业合作社。总公司从8个专业合作社经营利润中,提取5%作为公司运行管理费用,每个合作社将利润的60%返还给入社农民,利润的35%作为合作社发展经营资金。
先锋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凤玉告诉记者,8个合作社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但都围绕玉米的产业链,合作社抱团后,以公司为载体,收效很明显:与金融部门链接,龙江银行为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与龙头企业链接,中粮集团与合作社签订玉米收购订单;与科研院校链接,省农科院专家提供全程指导。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