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今年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较大困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10:21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如何利用结构调整、政策扶持来缓释上述不利局面形成的风险,这对于中国今年的保增长意义巨大。

  始于去年年初的房地产调控,虽然给中国经济带了巨大的影响,但中央迄今为止仍表现出坚持到底的决心。究其原因,除了消除高房价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外,还在于畸形的房地产市场扭曲了中国的经济结构,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本大量逃离制造业。

  2011年,中国的制造业呈现出连续下滑的态势。汇丰制造业PMI指数在去年12月为48.7,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以下;整个四季度PMI平均创下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目前各界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普遍秉承谨慎态度,“保增长”、“稳中求进”等词汇频频提起。不过,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在我们看来,恢复制造业的活力和创造好的环境是重中之重。而从当前形势来看,今年国内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可能会很大。

  首要的压力来自生产成本的上升,这包括劳动力和原材料等。今年春节刚过,来自上海劳务市场的消息显示,用工单位开出的工资普遍较往年有所上涨;但外来务工人员似乎并不买账,有务工人员直接给出了最低3500一个月的要求。纵观整个长三角,月薪1800似乎已经成为底线。有分析称,企业销售增长必须达到13%左右才能消化用工成本的上升。此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恐怕也是制造业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国际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去年曾经有过低潮,但这也压抑了新增投资。巴克莱资本日前发布的分析称,2011年大宗商品新投资降至150亿美元,流入该领域的资金较2010年下滑近78%至9年低点,而2009-2010年则达到逾1400亿美元。供给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上扬。能源方面,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继续创出新高,在2011年更是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这种格局强化了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而在石油供应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齐开印钞机的背景下,大宗原材料价格恐怕会得到极为有力的支撑。

  第二个压力则源于国内外需求的放缓。制造业是中国出口的支撑,但欧债局势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有发展成长期问题的趋势;美国虽然复苏情况相对较好,但也是如履薄冰,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形势逆转。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表明,2011年贸易顺差从2010年的1830亿美元缩小到1551.4亿美元。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外需不景气,内需又如何?对此,目前有两个共识:其一,中国的内需潜力十分巨大;其二,拉动内需尚缺力量。实际上,内需有赖于居民消费,更取决于收入分配,而后者需要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不过,考虑到2012年面临政府换届,实质性改革不会是大概率事件。至于消费刺激政策乃是治标之举,难有大用。此外,还有一点,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市场对政策微调直至放松的预期在增强,这时不能排除有持币待购的可能,而这也会对消费产生迟滞作用。

  制造业发展离不开信贷融资,2011年的不景气,在很大程度上也有信贷控制的因素。但指望今年大幅度放松是不现实的,2011年全年新增信贷在7.47万亿,今年即使有所增长,也很可能不会超过8万亿。如果考虑到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给银行带来的坏账压力,风险控制才是今年的重头戏,而不是开闸放水。需要提醒的是,吴英被重判死刑显示了政府打击民间非法融资借贷的决心之大,但历史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际上非常依赖于民间融资;虽然中央鼓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贷款,但在缺乏结构性变革的情况下,起不到太大作用,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难度恐怕不降反升。

  上述分析还是基于国内的状况,没有涉及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已经在着手改变过于“空心化”的现状,美国设立贸易执法部门的动作就是一个明显信号。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突出困难并非彻底悲观,我们希望提醒的是,国内政策部门和企业需要为制造业可能面临的困难做好准备。如何利用结构调整、政策扶持来缓释上述不利局面形成的风险,这对于中国今年的保增长意义巨大。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1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