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润的银行强推信贷资产证券化要不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10:23 来源: 中国经营网在中国当前信托责任缺失的制度环境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无现实基础。
进入2012年以来,已有六家上市银行发布2011财年业绩预增公告,其中浦发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42.02%,兴业银行同比增长37.74%,光大银行同比增长41.3%,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同比增幅均超过50%,深发展同比增长60%-70%。考虑到2010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利润率为17.5%,粗略估算,2011财年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利润率可望达到30%,这正应了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称“银行利润太高,都不好意思公布”的说法。
尽管有如此高的业绩支撑,银行股龙年依然未收获开门红。30日是龙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下跌1.47%,金融股更是重挫2.16%,16支银行股中只有3家跑赢了大盘,足以显示市场对银行业盈利的可持续性存疑。
过去几年来,中国银行业陷入了资本消耗型发展模式的狂欢。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05年的37.5万亿元堆积到2011年末的111.5万亿元,号称货币紧缩的2011年也是同比增长了18.3%。
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仅集体反对利率市场化,更是尽情扩大存贷款利差谋取暴利,而业务结构调整几无进展,80%收入依然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贷款。银行的高利润,对应的则是企业的低利润。即使以占据垄断优势毛利率最高的国有企业来对比,差距依然很大,2011年国企实现利润同比仅增长12.8%,净资产收益率更只有7.4%,同比出现下降。央行去年12月份的调查也显示,企业与银行业景气指数呈现持续反向走势。
安邦曾经指出,商业银行的利润取决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结构,建立在企业低利润基础上的银行业高利润只是空中楼阁,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资产泡沫收缩导致的不良贷款危机。
然而中国的银行业高管聪明绝伦,对此早有预案来转嫁危机。有银行董事长就在去年末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规模。近日,更有传闻称,监管部门已就资产证券化的额度分配等相关问题征求意见,部分商业银行进入新一批试点名单,正等待央行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此次试点的品种将以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试点额度约为500亿元。
在我们看来,此口一开,危害极大!作为特殊的独立的商业主体,银行业本就该更谨慎地扩张并管理风险,在享受高利润的同时也必须自行消化不良贷款风险。既要享受高利润,还要通过资产证券化向社会转移风险,如此作为,情何以堪?!在中国当前信托责任缺失的制度环境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无现实基础。
12年前,中国组建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截至2006年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12102.82亿元,累计回收现金2110亿元。利息不计也就罢了,本金折损高达万亿元,回收率仅为1/6,买单的都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而银行业高薪酬现象却愈演愈烈。历史悲剧不能再重演了!
也有银行会提出质疑,自2011年民间高利贷风波频发以来,政策层要求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考量,这部分信用风险带有政策性,不应当由银行自行承担,这也正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中小企业信贷资产的理由。然而,这只是要求放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借口,以中小企业贷款为主的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其他商业银行,台州草根银行——泰隆银行立足于“三品三表”贷款调查技术,经营绩效和成长速度远高于条件更好的温州银行,这都足以证明扎根基层并非永远弱小。问题在于,寄生于金融管制体制而优越感十足的中国银行业会抽点工夫去认真对待一下风险管理吗?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信托责任缺失和权力压制下的金融体制,决定了当下中国并没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基础,中国银行业在享受高利润的同时也应该自行消化不良贷款风险,并认真调整业务结构及做好风险管理。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