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电视脱销背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汪时锋
就在春节前,我家几个亲戚家中的电视纷纷提前“下岗”。虽然央视的春节晚会可以不看,但能看各地春晚的电视却是一定要有的。
大家走进商场却发现,春节期间抢着换电视者可谓人潮汹涌。无论是买液晶还是买等离子,人们似乎都抱定一个信念——“小的不要,越大越好”。无论是3998元的42寸海尔,还是8299元的46寸三星,40寸以上的电视在武汉的几个卖场中一度几近脱销,只有小屏幕电视库存充足。幸好商场及时补货,才满足了群众们希望看到明星大脸的愿望。
不仅是电视,节假日期间,武汉市的数码家电产品销售也非常火爆。按照武汉市商务局的一份监测,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在武汉最大的综合商业购物中心的武汉广场,以电脑、单反相机、音响为代表的数码家电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18%。由于数码家电产品本身更新升级时间短,这一类产品俏销背后,消费者改善型需求的特点十分明显。
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是逐年递增。
回顾去年全年,在中国经济需求结构中,消费和投资已经各占半壁江山。2011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1.6%。略低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0.6个百分点。对于那些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发生在武汉的这一电视抢购的经济社会片段可能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虽然中国经济整体增速在2012年将趋缓,但保持经济稳中有升的消费和投资基础仍显平稳。从除夕到正月初六,中国的春节黄金周仍是精彩纷呈。根据各级商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在这一时段内,武汉市大中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亿元,同比增长21%。整个湖北省,全省大中型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2.1亿元,同比增长19.1%;全国范围内,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4700亿元,比2011年春节期间增长16.2%。
当前的消费增长中,还有很多不均等的特点,也使得从外界看来中国的消费和收入似乎总不匹配。
一个是区域不均等。比如,上述三个数据中,区域中心城市增速高于全省、中部中心省份增速高于全国的现象就是一个表征。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的消费集群性更强,所以当单个中心城市消费增速大幅超过其常住居民收入增速时,并不应理解为这一城市经济发展的跨阶段性而继续释放“卫星”,而应该放在更广大的区域内考量更为合理。反过来,这也要求政府部门在考察居民消费时,在关心当地消费总额的指标之外,还要详细关注当地居民的消费变动。
另一个是在各门类消费产品中消费增速的不均等,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消费增速在不同收入人群中的不均等。前几年的经济政策刺激中,住房和汽车相关消费独领风骚,但经过政策调整后,去年的消费热点转移为黄金珠宝、高档名品,如箱包、手表、服装和化妆品等产品最为“吃香”。这样单品价值较大的商品热销,在除去价格变动的情况下,可能会掩盖同居民基本生活相关的消费品也热卖的幻象。
第三个不均等是消费在不同社会部门之间的不均等。政府消费、企业公务消费同居民消费一起包含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也会放大居民消费的实际增速。而实际反映居民消费的最终消费指标只在季度和年度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出现,难以直观反映居民消费变动。
北京和上海等地区经济发展和消费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离开这些发达地区,中国还有不少仅处于第三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区,需要持续改善消费增长的不均等性。
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格局是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中居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乡镇转移到县城,人均每年消费增加就不是几百块钱,而是一个量级的增加。进一步纠正被城乡二元化格局扭曲的社会现状,建立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机制,把握经济转型对于政策改良的机遇期,对于保证未来消费稳中有升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