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利率市场化“渐进式”演进 兴业布局结构调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4: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卢先兵
2012新年伊始,福州的气温降至7度,虽略显寒冷,但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却在一天的忙碌中仅着一件灰色薄外套,精力充沛。
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这位银行家向本报记者独家剖析了一年来兴业变局和结构转型内幕;有成绩,也日益面临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瓶颈与挑战,不经意间总能流露出独到的经营见解。
“办银行一定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实事求是采用适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和品牌,切忌人云亦云、一哄而上。”他对此有近乎偏执的坚持。兴业早已做好准备,加大市场化负债比例,三大结构调整先行。
这是李仁杰近年来接受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他仍意犹未尽。“中国银行业所受的误解太多,会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特色增长论
《21世纪》:复杂的一年结束了,宏观形势和经营状况是否如你所预期?
李仁杰:金融与宏观形势紧密联系,去年初我们就对整个形势持审慎态度,计划做得比较稳健,实际跟预期差不多,但我们的经营情况要比预期的更好。
到去年末,兴业的总资产23856.42亿元,比年初增长29.84%,净利润255.1亿元,增长37.7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68%,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异水平,不良贷款比率稳中有降。
《21世纪》:与同行比,兴业在总部区位、信息、人才、行政资源、股东背景等方面先天不足,但这些年经营业绩却令人瞩目,个中有哪些成功因素?
李仁杰:我们的确先天不足,必须后天补,怎么补?这是我日常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我最深的体会是,办银行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扬长避短,实事求是,做出特色和品牌。
我们的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产品和服务走自己的路,我们要求公司、零售、同业和金融市场每个业务条线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比如公司条线的可持续金融、投资银行,零售条线的“兴业通”、贵金属买卖代理,同业和金融市场条线的银银平台、人民币做市交易等,在市场上都有一定影响。
二是资产负债管理,国内主要同行中,我们的资产负债表是最独特的,贷款在总资产中仅占40%多一点,公司和个人存款在总负债中占比不到60%,已经逐步摆脱传统银行存、贷占大头的老格局,资产负债多元化。
三是业务模式,比如我们发展零售业务,没有采用从储蓄起步的老模式,在几年前把准时机,通过按揭资产带动,快速突破。
四是内部管理,比如在我们内部架构中,业务管理总部根据实际需要设在不同区域,对公主要在北京,零售及同业和金融市场主要在上海,后台作业中心主要在福州、上海和成都,风险和财务管理总部主要在福州。
《21世纪》:与实业相比,银行的利润有些偏高,而且受益于稳赚不赔的利差政策,最近受到社会非议。这种高增长会持续么?
李仁杰:央行对存贷利率有管制,金融界的利润确实相对偏高了点,我相信今年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一定会加快,一定会推动利差的收窄,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不过,利率市场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实际上现在所谓的利率市场化就是说以市场定价的部分比重会越来越大。举个例子,债券这一部分比重就更大了。作为银行,除了你们看到的贷款外,还有相当一块富余资金投到债券,这部分资产完全是市场定价。从负债的角度,我相信今后银行负债来源中发行债券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目前这块占商业银行比重很小。
转型求稳健
《21世纪》:为顺应利率市场化趋势,兴业作出哪些业务调整?
李仁杰:利率定价要考虑风险,我们的风险容忍度偏稳健,不主张做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我们的队伍、机制,还是倾向于做相对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
行里已提出中型企业战略,即中型企业是我们的主力客户。我们是一个中型银行,做中型企业最合适。当然,我们也要做小企业,但不做那种资金价格很高的业务,我们的资产价格不会提得那么高。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如果企业状况不好,你把利率搞得那么高,实际上是杀鸡取卵。
《21世纪》:去年底温家宝总理在江苏对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某些现状提出严厉批评,要求不能以钱炒钱,金融机构不能把企业当唐僧肉。你认为未来金融如何处理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进对实体经济的服务?
李仁杰:金融企业首先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提供服务,合理收取与服务相适应的费用,是应该的,但如果利用与客户的不对等地位,包括信息、资源和其他方面的不对等,额外增加资金的价格、服务的价格,把企业当唐僧肉,就不应该,也很不明智,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
当前的确存在部分企业把钱从实业中抽出来,以钱炒钱做投机,这有企业主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包括实业环境更加严峻、社会资金面紧、通胀预期较普遍等。我们去年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这种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不是兴业的定位,确保不去碰,同时高度重视防范客户卷入其中的风险。
《21世纪》:房地产贷款已是高风险业务,这块降下去后,依靠哪些业务来填补?
李仁杰: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轮较长时期的持续较快增长,有全球化背景下进出口拉动的因素,更主要靠的是城镇化的拉动。城镇化必然表现为房地产的发展,必然存在一个资产重新定价的过程。但由于城镇管理体制、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以及主动作为不够、一些舆论导向不正确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确存在房价上涨过快。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决心都很大,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相信通过有效调控,房地产一定会回到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银行不可能不参与,但兴业大量参与主要是在2005、06、07这几年,后来,我们意识到房价已经不合理时,及时主动进行结构调整,近几年房地产贷款占比有了明显下降。从反复排查和压力测试的情况看,我们对这一块的资产质量很有信心。按去年末的数据,兴业房地产相关贷款不良率不到全行平均水平的1/3。
房地产贷款,还有融资平台贷款,也带来了问题,流水不好,这些业务存款大起大落。所以,我们去年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就是向生产企业、向实业去发展,强调流水,大力推出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这类业务,带动存款稳步上升。因为生产类企业的存款,跟我们的业务紧密相连,这种结算型存款大大弥补了原来的业务空缺,去年我们在同类型银行当中表现较好,每个月存款稳步上升,全年负债增长四五千亿,增幅29%
《21世纪》:兴业的非存贷业务集中在哪些方面?
李仁杰:客户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业务的调整。这几年,我们有意识地在原来传统存贷款之外加大新兴业务比重,比如财富管理,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举个例子,对大客户,比如铁道部,可能有一些贷款,但贷款量不大,更多的是债券,包括我们投资他的债券,也包括承销的债券,这都属于投行业务领域。这些高评级的企业,我们去年都鼓励他们发债券。
对于中型企业,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之外,他有钱的时候要帮他理财,可能还涉及到行业的兼并、重组,要做他的财务顾问。现在很多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扩展,他如果对市场比较敏感,可能还要帮他做套期保值,货币互换等。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形成集团,集团内部也需要资金归集,这个就是现金管理。
正视平台贷
《21世纪》:受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影响,各银行新增了不少融资平台贷款。近两年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一直处于监管高压之下。目前,兴业此类资产的清理状况如何?
李仁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发展到一定规模,中央和金融监管机关高度重视,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要求加强管理,这完全是对的,有利于政府债务规范发展,也有利于银行风险防控。但这并不等于就现实地发生风险,完全是两回事。
兴业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历来都是非常审慎的,主要选择那些财政实力强、诚信度高的主体做,始终重视第一还款来源。到目前为止,整个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质量仍然很好,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而且,通过整改,目前94%以上都属于现金流全覆盖类贷款。
《21世纪》:有些平台会不会不配合?
李仁杰:总体情况还好,我国地方政府负债水平总体上还是低的,并且这些年来地方政府诚信建设大为改观,基本上不会发生恶意逃废债的情况。我相信,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21世纪》:资本市场十分担忧融资平台贷款坏账风险,国家相关政策不断,似乎证实了这点。
李仁杰:我觉得,大家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当前,国家正逐步对地方政府融资采取许多综合管理措施。一是对平台贷款实行“降旧控新”,已开工的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完成要逐渐降下来,但要防止一刀切,一下把资金全部抽回来,形成“烂尾”,对新开工的要严格控制;二是探索地方政府发债,开辟新的正常融资渠道,通过市场的力量加强对地方政府负债的约束;三是推进财政管理体系改革,调整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四是推动地方政府负债纳入地方政府预算,通过履行法律程序加强监督。
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可动员的资源很多,不像国外是小政府大社会,中国实际上是大政府。除了财政预算
内,预算外还有很大一块,比如有些地方,卖地的钱都不算预算收入,还有国有资产处置,国有资产上交的利润很多都不算收入,这些只要盘活好,我相信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还债。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银行对融资平台不能再铺摊子。之所以现在这一矛盾暴露出来,就是那段时间把摊子铺得太大,否则也不会有这些问题。
《21世纪》:目前A股资本市场给银行的估值普遍偏低,你对此如何看?
李仁杰: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通过市场化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股改上市,经受住了“与狼共舞”的考验,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可能由于市场对银行面临的风险解读过度,可能由于中国版“巴Ⅲ”的施行会对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也可能由于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和行为还不够成熟,当前银行股估值明显偏低。即便按照2011年末数据静态看,市盈率只有六七倍,市净率普遍只有1倍多,甚至接近1倍,而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有十二三倍,市净率接近2倍,银行股大约只有平均水平的一半,我认为很不合理。国内资本市场比较热衷于炒作,喜欢追捧有“故事”的股票,而上市银行因为公司治理比较规范、信息披露比较透明,没有什么“故事”可挖,盘子大,缺少炒作空间,股价反而上不去。
因势而变的探索
《21世纪》:据说兴业去年制订实施了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规划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李仁杰:我们新一轮五年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是根据未来形势发展变化制订的。未来几年,市场化、国际化、综合化仍将是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有三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一是市场化,主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这个步伐会很快。二是金融脱媒,主要是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包括资产证券化可能重启。三是金融深化,或者说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金融化。
这些发展趋势对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影响很大,压缩市场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银行的速度、效益、质量都向常态回归,如果不尽快转型,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窄。
兴业近年来一直密切关注这些变化趋势,积极探索和实践经营转型,思路逐步清晰,总体的方向:
一是传统业务方面,客户要“下沉”,主要拓展中小客户和零售客户业务,对大型客户,主要通过直接融资去满足其需求。
二是传统业务延伸方面,要发挥银行的核心基础功能,也就是支付结算功能,利用新型支付结算手段和平台,延伸业务领域,包括第三方支付领域,银行应积极介入。
三是着力发展新兴业务,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
《21世纪》:在未来的发展中,兴业如何扬长避短?
李仁杰:未来银行经营环境变化有一条基本主线,就是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兴业银行不仅不会落伍,还有一定优势。从兴业银行的整个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传统的存、贷款比重小,也就是受法定的存贷利差保护的比重小,市场化定价的比重本来就高。因此,这些年来,我们在内部管理上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实行全面的FTP,就是转移定价。今后利率风险管理要集中到总行来,还有体制机制、系统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准备,兴业都相对充分一点,更有基础、更有能力、更有经验适应更加市场化的环境,这个优势一定要发挥好。
《21世纪》:兴业未来把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这些新兴业务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当前是否存在“逃规模”的嫌疑,“影子银行”的风险如何防范?
李仁杰: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的发展,“影子银行”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的,也与近两年宏观调控有一定关系。因为信贷规模受到限制,但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又比较刚性,堵不住。
很高兴看到人民银行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逐步淡化贷款规模管理,强化对社会融资总额的控制,这是对的,是方向。贷款规模的管理过于传统,只管贷款规模,社会融资总量怎么能够控制住呢?只要经济有需求,它一定会以其他形式表露出来,不体现为贷款也会体现为发债。比如现在有很多领域,银行没办法投,但保险资金可以投,银行还做了很多中介工作。所以,对社会融资总额进行控制比较合适。
当然,现在大家担扰的是那部分处于无监管状态的“影子银行”。有些机构通过所谓的创新,倒腾资产,不记你的账,也不记我的账,账没了,这个确实要加强监管。但总体来看,国内的金融创新还不够,这一类的创新量也不大。
在创新监管上,应该把握的最关键一条,是要符合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这是银行开展多样化业务,包括表内表外,都必须遵行的最基本的“规”。只要遵守这个“规”,相关创新大家都看得懂,风险可计量、敞口可覆盖、拨备计提充足,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和风险,还是要大胆鼓励开展。(本报记者张逸之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