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成为“贫困县”会不会乐极生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4 04:3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单士兵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写着如此字样的电子大屏幕宣传语图片,最近在网络上疯传,惹人眼球。尽管面对舆论争议,当地政府回应称这并非官方所为,但当地官网上一篇题为 《新邵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文章,无比真切显示当地官方获得“贫困县”后的极度喜悦之情。

  “因贫而喜”,这是一种时代怪状。此事招致一片骂声,诸如不思进取、投机取巧、政绩扭曲甚至是恬不知耻之类的批评斥责,一时间汹涌如潮。痛骂有时的确是很解气的事,但却未必是解决问题的事。这个事情,其实还不能简单停留在对权力伦理品质进行批驳的层面,将纳入贫困县成为“特大喜讯”,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现实原因。

  在特定语境下,成为“贫困县”,有时是可以被当成一件喜事来看待的。中国是个极其广阔纵深的国家,从整体上说,很多时候会被拿“地大物博”来概括。但从微观上讲,有些地方自古以来也常被说成“鸟不拉屎”。这话很糙,其实也就是在形象表达缺乏发展资源的历史困境。很显然,要摆脱这种窘迫的境遇,是需要“输血”的。在现代社会,成为“贫困县”,可以直接伸手拿到大量真金白银,这种扶贫资金,当然就是容易给这些地方带来生机与发展的新鲜血液。

  从这个意义讲,不要轻易就嘲笑这种成为“贫困县”之后喜不自禁的情绪表达。富人有时是不解穷人苦情的,站在发达地区的高处俯视这种“得贫名而后喜”的表情,自然觉得那就是一种小丑表演。

  但是,如果看看这些年中央政府在扶贫方面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县投入,就能明白这种输入血液是多么宝贵了——2001~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43.8亿元,重点就投入在592个贫困县。此前新邵市扶贫办负责人就介绍称,邵阳市8个县市成功列入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每个县每年从国家净得5.6亿元来用于扶贫开发。

  谁敢否认,这样巨额的资金不是地方生存发展迫切需要的有效资源呢?更何况,成为“贫困县”还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自然容易有利于地方发展。

  事实上,有一些贫困县因为得到巨额的财政支持,也给当地发展带来过一定利好。戴上“贫困县”帽子,的确很不体面,但若是由此增加体温,拥有更大体能,又岂不是件美事?很显然,从有体温到有体能,就是对这种扶贫资金利用的问题。“输血”是很重要的事,但是输的血又是绝不能轻易流失的,而应该真正激活“造血”的功能。很多公众之所以批评一些地方乐呵呵地去争戴“贫困县”帽子,其实是因为不论是国家给贫困县的优惠政策,还是巨额的扶贫资金,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善用。

  对于纳入贫困县成“特大喜讯”,比讽刺嘲笑更重要的是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这些年,有关扶贫资金被挪用、挥霍、浪费的事情并不鲜见,各级权力对扶贫款雁过拔毛现象也层出不穷,一些贫困县的豪华大楼撞击公众心灵,甚至公款追星这样的事也曾发生。尽管国家对一些贫困县投入大量资金,但有些地方却是“越扶越贫”,而且是打死也不想脱掉贫困县的帽子,只知道躺在草垛旁晒着太阳等着天上继续掉馅饼。这种“贫困县养懒政”的享受姿态,自然容易带来不良影响,“扶贫县只进不出”怪象,也就是一种很好的说明。

  新邵县成功挤进“贫困县”名单,被当做是特大喜讯,从眼前来看,或许也是真情流露。当地相关领导就这样袒露:“这几年,为了争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这两大政策,我们不图个人升迁,只想百姓实惠,特意压低了一些经济指标,并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衔接协调工作,可以说是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

  这些话实在令人五味杂陈,充满忧心。处心积虑争了一顶“贫困县”的帽子,接下来的表演是喜剧,还是闹剧,抑或是沦为悲剧,还得看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把政策与资金利用好来“造血”,还是把政策与资金浪费来“造孽”。

  作者为媒体从业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