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出海两大难:成熟市场压力与公司治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01:3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贾华斐

  布局近4年,却进展缓慢,客场作战的基金公司在香港等境外市场发展时,面临的环境和困难与在内地竞争有很大不同。

  香港,作为国际上金融环境最为开放的地区之一,几乎拥有全球最多的金融机构的分支。能够出海建立香港分公司的已经是内地一流的基金公司,但在香港,他们依旧发现,面临的困难和文化差异远超自己的想象。

  一家基金公司在港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赴香港之前,自己以为对香港和内地有所区别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在香港公司成立之后才发现,与境外成熟的金融机构相比,境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显得十分的粗放,工作人员对于自己在香港该做的工作也十分的迷茫。“都是靠摸索,刚来的时候几乎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一位在北京某基金公司担任国际业务负责人的香港人告诉记者,境外市场和境内市场有较大差异,在没有仔细研究之前贸然出海,很可能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他所在的公司依旧在观望,没有在港开设分公司。

  最直接的困难来自在不成熟的境内市场诞生的基金公司,在面对无数来自成熟市场的竞争对手时的不知所措。与在港经营多年的欧美资产管理公司相比,境内基金公司的品牌和曾有业绩在这里几乎不具有任何优势;在招人和日常管理中也都面临着不同金融文化的差异;境外已经十分细化、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市场的数量众多的产品已几乎覆盖了每一个领域,与之相比,境内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很难创新。

  他们唯一的优势是对中国境内市场的了解。华夏基金香港业务有关人士介绍,境内资产管理公司的香港分支机构,得以接触到以往没有涉及的香港本地零售客户一些以往难以接触到的境外机构客户,扩大了客户基础。“境内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的客户,既有中资背景的客户,也有一些境外客户,但基本上看重的都是管理人的中国境内证券的投资管理能力。”

  这也是内地基金公司如此期盼RQFII业务的主要原因。从目前境内基金公司在港发售的产品来看,在RQFII开闸之前,内地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一些产品,多是借助对内地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投资于境内的在港上市的相关企业或者离岸人民币债券。

  RQFII业务获批,对这些在港的内资公司而言,意味着终于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去主场作战。据了解,目前很多在售的RQFII产品达到募集上限并无难度,对大多数基金公司而言都是自己在香港销售状况最好的产品。在此之前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此前的两只对冲基金的募集数量均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之间。

  在上述华夏基金人士看来,除了一些直接因素的冲击之外,境内的基金公司与境外的公司间的体制或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差距。“我们在投资管理组织架构、投资流程、产品设计等一些细节上学习得比较类似,甚至惟妙惟肖;但在最根本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上相去甚远。”

  譬如,境外资产管理机构多数形成管理层合伙制,或者管理层持有重要股份,这样使公司可以从长远出发做一些战略布局。资金集团的合伙人可以决策投入,忍受甚至长达25年的亏损,但境内的基金公司、股东往往较为注重短期分红,基金公司的留存和积累相对要少很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