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的骏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银华基金/文
巴菲特是典型的集中投资者,他有一句名言“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中,约90%的市值集中在前十大重仓股上。而彼得·林奇则是个典型的分散投资者,他的组合中的股票数量甚至超过1400只。无论是抱团取暖,还是分散风险,长期证明都可能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在这上面,骏利(Janus)是一个崇尚集中投资和团队协作的基金公司。它的抱团取暖策略使其在上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
骏利成立于1969年,其创始人之一也是骏利的精神领袖汤姆·贝利选择了Janus——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为公司的名字。Janus的形象通常是有两张脸,一张脸面对过去,一张脸看向未来,汤姆认为,骏利的投资应该关注投资对象过往的表现,同时也更要看到其未来的成长性。公司的第一只共同基金骏利基金初期规模约为50万美元,共有30个持有人。
骏利的全盛时期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骏利的明星基金经理沃伦·拉默特(Warren Lammert)于1987年加入骏利,当时骏利的管理规模为20亿美元,员工只有32人。拉默特曾经在弗雷德·阿尔杰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分析师,后者的管理者正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电子狂潮中,著名的三个弗雷德之一。拉默特深受其影响,这段并不长的工作经历成为了他日后集中持股风格以及对科技股的偏爱。
上世纪90年代科技股狂潮使得年轻的拉默特一战成名,也成为骏利最辉煌的10年。纳斯达克指数于1995年首次冲破千点大关后,仅5年后的2000年3月即突破5000点。很多互联网公司甚至只是一个概念和一种想法。
拉默特的投资以集中持股为主要特点,他管理的多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非常雷同,占比接近全部资产的50%。他管理的墨丘利基金规模超过120亿美元,投资组合中仅有60只股票,且高度集中在互联网企业上。
1999年,骏利的全部14只股票基金中有11只基金的年收益率超过50%,有6只超过100%。其中,拉默特管理的著名大基金骏利墨丘利基金(Janus Mercury Fund)、骏利奥林匹斯基金(Janus Olympus Fund)的收益率超过了90%。到2000年底,骏利的管理规模超过2200亿美元,雇员接近2000人,旗下三只基金都对新的投资者关闭。
不过,高度集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较高的风险。骏利公司的兴旺和辉煌来源于美国网络股的兴起和疯狂,衰退和败落也是因为网络泡沫的破灭。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在突破5000点后掉头向下,连续跌穿4000点、3000点,到2001年3月20日再创新低,收盘于1857.44点,与最高点相比跌幅达63.2%。骏利没有看到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没能适时转变自己的策略,导致了业绩大幅下滑。
抱团取暖策略,使得投资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上,在选股正确的前提下,能够从狂飙的市场中最快实现收益。但是,这种投资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策略和选股发生的错误会因为集中而放大,带给基金资产以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