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人均GDP超8万元 百姓是否也富裕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1: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中新网报道,截至1月底,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2011年GDP“成绩单”,多个省份GDP总量跻身“2万亿俱乐部”和“万亿俱乐部”。去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人均GDP均已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万美元来算,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贫富程度的标准,这些城市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一些省份在高调宣布人均GDP达到或超过8万元的同时,把下一步的目标提得更高。例如某省声称,到2015年,该省的人均GDP将突破10万元。表面上看,这是十分振奋人心的事情,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这样的“GDP大跃进”,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体现,而是在玩儿数字游戏。
难怪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公布人均GDP已超过8万元的消息时,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欢呼,反而在网上引来一片质疑,进而触发了许多人对自己实际收入“低于平均线”的哀叹。这让老百姓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均GDP即便很高,也不意味着每个人实际收入的提高。
一个突出的现实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近些年物价节节走高、房价持续高涨、环境状况恶化、资源过度使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百姓收入增长缓慢,看病难、上学难、城市拥堵严重等问题,无一不让老百姓感到焦虑。
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3.29万元,约为人均GDP的三分之一;而CPI高达5.6%,高于3.1%的国际通货膨胀警戒线2.5个百分点。仅房价一项,按每平方米1.3万多元的平均值计算,北京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不足以支付3平方米的房价,这与富裕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
换句话说,虽然部分省份人均GDP达到了8万元,但老百姓感到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我们看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一方面各地GDP高高在上,而另一方面老百姓收入却增长缓慢。多数老百姓都希望全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尽可能多地分配到劳动者手中。可如今,虽然GDP接近或达到了富裕国家的水平,但为何落到老百姓手里就剩那么一点点了?这中间究竟有什么道理?
正如“木桶理论”所说的那样,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程度,往往也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而不是处在“金字塔尖”的少数富人。换句话说,GDP的增长不能只是少数人的富裕,而应该让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受益,因为他们才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来说,在现阶段,GDP仅仅只是发展速度的一种象征,不能完全代表经济发展质量以及老百姓的幸福感。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GDP在国家发展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已逐渐下降。例如,法国目前已将“幸福指数”加入到衡量国家发展的体系中来,而且权重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法国人并没有念念不忘他们的GDP已经退居世界第五位,而是将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到了国家考量层面。这才是成熟的国家心态,才是以人为本的政策追求。(邱林)
相关评论:
万晓阳:居民共享呼声高涨凸显分好“蛋糕”紧迫性
GDP高国人收入低说明了什么?
攀比GDP不科学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