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减弱引欧美担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1: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前,一些海外媒体纷纷撰文称,中国需求寒流已经殃及西方经济体,尤以汽车及与建筑业相关的资本性产品最为突出。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西门子、3M和伊顿、沃尔沃等作为行业风向标的领先工业集团纷纷就公司在华销售情况发出警告。西门子报告称,公司第一财季中国新订单数减少了16%。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乔·凯瑟尔表示,公司在华“短周期业务已大幅减速”,尤其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
在欧美债务危机胶着难去的背景下,中国需求减弱引发了欧美企业的担忧。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外需疲弱与内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需求显出走弱迹象的主要原因。就内部因素而言,形势相对乐观:伴随通胀影响的逐渐弱化,削减经济过热的政策措施将有所收紧,一度受限的相关生产与投资活动或重现活力,国内经济将率先活跃起来,经济硬着陆之虞将消退。就外因而言,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欧债危机才是加强中国需求与世界经济联动的关键。
需求减速是怎样形成的
外界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收紧是中国需求走弱的主要诱因之一。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正努力让房地产降温、指引经济实现“软着陆”。同时,受信贷收紧、产能过剩、欧元区因债务危机而需求增长放缓等影响,中国的制造商开始减少固定资产投资。
欧债危机背景下,外需疲弱是显然的。就内而言,内需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亦受到限制。中国社科院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主任宋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前,为进一步削减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并由此引发了通胀高企、投机性投资上扬等负面效应。去年,中国政府就通胀问题采取了进一步防控措施,对投机性需求也有所限制,备受瞩目的房地产市场也成为了调整目标。“这是中国需求呈现所谓减弱态势的主要原因。”宋鸿指出。
就上述两方面原因,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同样指出,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乏力,净出口将拖累中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一个百分点至8.4%,今年有几个月甚至可能出现单月贸易赤字。
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则是另一个主要特点。瑞士银行预测称,中国出口增速将在2012年一季度的某个时段触底,而持续的商品房紧缩政策将导致2012年房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下跌,预计今年中国整体房地产建设活动和投资增速将仅是2011年的一半左右。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汽车集团沃尔沃早在去年夏天就曾发出警告,称中国对建筑设备的需求增长可能会放缓。
中国需求并非处处寒意
实际上,在这场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浪潮中,中国需求并非处处都显寒意。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工业集团霍尼韦尔指出,该公司2011年在华销售额增长了18%,增势喜人。同时,宝马、大众、奥迪等高端汽车制造商的在华销售额继续创下新纪录。法国兴业银行的报告也指出,工资上涨会促使中国工业自动化程度提升,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医疗设备方面的支出会上升。“中国国内某些经济部门将率先活跃起来。”宋鸿解读说,从今年的宏观政策导向来看,伴随通胀影响的逐渐消退,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已经消散。中国将适度放宽银行信贷,一度受限的生产与投资部门将获得重新活跃起来的机会。而国内相关部门的活跃也将直接带动收入增加、消费增长。这也是苹果等海外品牌在华热卖的原因之一。
就此,瑞士银行也分析称,随着通胀下行、增长放缓,中国已经温和但清晰地将宏观政策取向从收紧转变为某种程度的保增长,2012年预计将继续这一政策走向,新增银行贷款总额至少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
西门子首席财务官乔·凯瑟尔也指出,虽然经历短时困境,但预计中国市场会在今年第四季度恢复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也引用分析师的评论说,几个季度的中国销量增长放缓,对西方工业企业来说并无大碍。中国市场平均占到这些企业总销量的10%,因此风险有限。“就外部因素而言,解决欧债危机是恢复与加强中国需求与世界经济联动的关键。”宋鸿强调。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