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杨荣坚:沈阳豆芽菜紧缺凸显垄断之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08:06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杨荣坚

  一颗小小豆芽菜,搅动一座大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就被这豆芽菜搞得很不舒服。

  2月4日,这个北方人很在意的立春日,沈阳市民却为吃春饼犯了大难。市场上豆芽难求,1.8元一斤的豆芽转眼涨到8元、10元,还是到处断货。原来,由市政府扶持建立的绿色豆芽生产基地产能过低,在市场需求400吨的情况下,只能供应70吨。立春这天,全市各大菜市场豆芽菜销售点早早就排起了长队,但是,配送来的豆芽菜不到半小时就销售一空。绝大多数人没有买到。有些地方出现紧张局面,导致110出面平息事端。

  去年4月,“毒豆芽”事件引起全国关注。沈阳市政府一声令下,所有不能证明自己“清白”的豆芽菜一律不得上市。于是,这个百分百来自小作坊的产业瞬间消失,于是,每天要吃掉80吨豆芽的沈阳人就失去了这道喜爱的菜肴。在断顿两个月之后,沈阳市民听到一个好消息,市政府将建一家工厂化的“绿色豆芽”生产基地,预计2011年10月即可投产。沈城人翘首企盼到12月,姗姗来迟的绿色豆芽总算出场,但是,上市当天只有10吨。截至今年立春出现大量短缺为止,绿色豆芽就没有满足过市场需求,几乎每天上午9点多就销售一空。

  较大的市场需求,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了亟待填补的市场空间。但是,却无人能填补这段空白。据说,市政府文件在治理毒豆芽时明确规定,豆芽菜生产的门槛是每天50吨的产能。目前,只有政府扶植的沈阳绿生源公司具有150吨的产能,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该公司十分沉着地享用着这块市场大蛋糕。

  笔者在去年11月曾以《豆芽可以重来,公平如何兼顾》为题,对沈阳豆芽菜基地建设发表意见,不幸被笔者言中。

  据说,芽菜基地老板是从其他利润颇丰的产业转行的,因此,沈城人对这个基地建设的动因不免有疑惑。比如,是企业老板找到市政府的呢,还是市政府找到这个企业老板的呢?在社会公平成本较高、办事效率不是很高的政府部门,这个基地的全部审批程序何以如此迅速,是否可以仅仅用领导重视就可以解释呢?一个与蔬菜生产不贴边的企业,是怎样蜕变为新型芽菜基地的呢?众多的疑惑在政府部门浓烈的责任意识面前变得十分淡薄,人们期盼绿色豆芽菜的心情,更是淹没了对“好事”如何规范的关注。

  截至目前,在公开渠道还找不到关于沈阳市在豆芽菜基地建设上引入竞争机制的信息。但是,人们能够看到的是绿生源作为唯一的豆芽生产企业,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不仅掌握市场定价权,更掌握了市场份额的支配权。原来市场上1.2~1.5元一斤的绿豆芽,在绿生源就变成了1.8元一斤。沈城媒体借用从事豆芽生产30年的赵先生之口算了一笔账:一斤绿豆发10斤豆芽,目前,每斤绿豆3元,1斤芽菜成本仅0.4~0.5元,放开市场,每斤芽菜的价格也就1~1.2元。如此算来,绿生源公司因垄断形成的利润在每斤豆芽里应该是0.6元。以沈城80吨的日需求来计算,仅仅由垄断定价权形成的利润每天就将近10万元。这还不包括正常价格1~1.2元一斤中包含的利润。规范的生产环境肯定会加大生产成本,但是,巨大市场一次性垄断所减少的成本也是显然的,再加上规模化生产、集团采购原料降低的成本,绿生源没有任何应该高出原有市场价格的道理。

  在安全与保真的语境之下,绿生源十分享受中国市场上极为罕见的“供不应求”。与此同时,身为民营企业的绿生源却高调关注民生。面对市场上出现的“饥渴”局面,绿生源董事长王庆波表示,立春日居民有吃豆芽卷春饼的习惯,这是非常规的消费行为,过了这个时期豆芽日常生产完全够卖。从这家垄断企业的视角看市场,需求带有常规性,非常规的需求自然不在他的关注范围之内。这就是没有利润之忧的企业的本能反应。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竞争前提是过剩,只有保持适当的过剩才可能刺激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保障竞争市场的有序发展,政府以法规方式维护公平与公正。然而,在沈阳豆芽菜基地的建设中,以50吨产能为前提,绿生源独占市场份额。这其中看不到政府有引入竞争的制度性设计,更没有对暗箱操作的规避性设计。在食品安全的政治性口号之下,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并形成了违背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结果。其间透出的各种信息,让我们直接领略了计划经济思维干预市场并扭曲价值体系的可怕力量。 《中国质量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