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增长之下,今年银行监管将紧跟政策需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10:39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在我们的观察中,完全放弃存贷比指标或许有些困难,但在执行时适度放宽还是有可能的。

  在中国货币政策体系中,有三个机构是值得关注的。首要的是中央决策层和国务院,每年货币政策是偏紧还是偏松,基调由他们来定。其次是央行,负责将基调转换为具体的政策,并监督执行。考虑到中国银行业在货币投放和信用创造中的主体地位,银监会是第三个关键部门。

  在基调的制定上,中央对于2012年的态度相比2011年更为积极。继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之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2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再次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从不同领域阐述了“稳中求进”的内涵,如强调保持投资稳定、对进出口政策要实行鼓励性调整等等。

  对于这样的宏观政策基调,中国央行虽然没有明确表态说货币投放是否会增加,或增加多少,但实际上并无多大悬念。与很多西方国家的央行不同,中国央行缺乏独立性已经不是新闻,“在中国,货币政策要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有鉴于此,8万亿也就成为当下一个普遍估计的信贷增长目标。在具体操作上,市场普遍估计,央行可能会采取多次下调存准率,再结合央票和逆回购等手段来实现;至于另一个重要投放渠道——外汇占款的作用则会减弱,不仅是因为外汇占款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外管局局长易纲也曾表示,2012年外汇资金流入总量将大大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

  不过问题在于,商业银行是中国最主要的货币投放渠道,而信贷则又是其中的主力军。尽管央行可能会多次下调存准率,但如果银行受制于某些风险控制指标,这种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事实上,银监会考虑更多的是风险。过去几年刺激政策下的天量贷款,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难以忽视的系统性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其次是房地产贷款,以及形形色色的“影子银行”。再考虑到2012年会持续下去的楼市调控,更增添了银监会的风险控制意识。实际上,虽然去年11、12两个月银行新增信贷突然增加,但数据显示,国有大行才是放贷的主渠道,很多股份制银行无钱可贷。究其原因,存贷比考核压力是关键。

  存贷比涉及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按规定,75%是红线。一直以来,存贷比指标为监管层防范银行业风险做出了“突出”贡献,相比而言,该指标非常直接、非常行政化,同样也非常有效。但区别在于,在需要信贷紧缩的时候,存贷比很好的控制了银行的放贷冲动;而在需要信贷宽松保增长的年份,75%的存贷比就成为套在银行头上的紧箍咒。目前,适度宽松、微调预调已经成为政策主基调,在这个时候,银行业对于放松存贷比考核的呼声渐起。

  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表示,“贷存比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应该取消,以释放银行信贷空间和信贷能力。”他认为,“新增贷款会增加银行风险资产,并进而占用资本,降低资本充足水平,因此,即使没有贷存比考核,银行也会从资本角度衡量放贷是否经济,与此同时,目前高达20%以上的存准率也起到了风险防范的作用。”不可否认,对于放松存贷比的看法,由于吸存能力的差异,股份制银行和小银行的态度更为积极一些。某国有大行北京某支行负责人就认为,“贷存比具有可操作性,还不能被资本充足率代替”。上述来自银行界的呼声有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无法作为政策变动的信号,但另外一些迹象就值得注意了。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撰文指出,银行业首先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国民经济不健康,银行经营就必然不稳健,银行利润就成为无源之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2月6日在接受香港《信报》采访时也表示,央行或适度加大信贷投放,以维持流动性平稳,监管机构有必要调整现行75%贷存比指标,否则会对银行信贷扩张构成最大制约。在巴曙松看来,“其实,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的多元化,贷存比的代表性有限,更应该作为一个监测指标而非硬约束的指标,去考察贷款审慎与否。”212>>

  在我们的观察中,完全放弃存贷比指标或许有些困难,但在执行时适度放宽还是有可能的。

  在我们的观察中,完全放弃存贷比指标或许有些困难,但在执行时适度放宽还是有可能的,如果结合此前的报道,中国版“巴Ⅲ”协议很可能要推迟实施,降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今年即使不会出现大范围的货币宽松,也注定不是信贷紧缩的年份。对于高层“稳中求进”和保增长的政策基调,需要各核心部门予以密切配合,以往曾经出现的步调不一致的局面或许会改改,就看决策层如何衡量其中的得失了。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2<<1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