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潜伏新风险 多家银行暂停债券代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02: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徐永
2月9日,消息人士透露,由于一些投资公司在去年债券熊市中纷纷违约,多家银行今年暂停了债券代持业务。也有部分银行仍保留了这项业务,一家大型银行金融市场负责人坦陈,该行债券代持业务仍在进行,“去年相关方面说过要管,但我们至今没有接到通知,所以还在做”。
一位城商行金融市场业务主管透露,银行之间代持债券主要基于掩藏亏损的需要。由于债券交易账户的损益要记入当期报表,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一些银行为了掩盖债券投资的亏损,就通过代持向其他机构“转移”这部分亏损。
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介绍,银行间发债规模增长迅速,其中就包括代持、垫资等情况在内;此前二级市场投资交易及结算代理业务比较粗放,去年以来,交易商协会已经陆续约谈城商行等机构,对交易进行规范。2012年债市扩容预期强烈,交易规范仍会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与非保本理财计划等方式相结合的债券代持,是银行资金类表外业务的重要形式,也是风险潜伏之地。
代持掩盖亏损
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一些银行为了掩盖债券投资的亏损,就以代持的方式向其他机构“转移”这部分亏损。
山东一家城商行,去年年底曾经以年化9%的利率帮其他银行短暂代持过7天的债券。该行金融市场业务主管告诉记者,开年以来,这类代持成本已经降到4%左右,需求方也从银行变为券商或基金公司。
他说,请银行代持债券主要是为了掩藏亏损。比如债券买入价98元,年底估值浮亏2%,银行仍以98元的价格卖给其他银行,掩盖该项亏损,代价则是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比如9%的利率。当然,卖出的价差收益只反映在交易账户中,成本则不在里面。
与买断式回购交易类似,代持期间,代持银行在到期能完成兑付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处置债券。不过银行间买断式回购一般以国债等利率品种为主,代持则多是企业债等信用类品种。
受访交易员透露,这些愿意承担投资收益损失的机构,多是当年投资收益较好,可以抵消亏损缺口的机构,或者是一些非上市公司,对报表收益要求不高。
杠杆交易放大风险
机构可以通过多轮代持放大杠杆,获得超额收益,但看错方向也会放大亏损。
银行是目前金融机构之间做债券代持的主体种类,除此之外,券商、基金以及投资公司等丙类户,都是代持的主要需求方。
券商的代持一般被称为“养券”。国海证券的一位人士介绍,券商的自营资金较少,一般找银行来代持,只要债券收益能够覆盖资金成本,就是零成本的投资。还可以通过多轮代持放大杠杆,比如买入债券,找人代持后获得资金,继续买入债券找人代持,1亿的资金可以放大到几亿,获得超额收益。
“这类代持都是滚动进行的,时间可以比较长,当然如果看错方向,亏损也会放大。”该人士介绍,这也是券商的债券投资容易爆仓的主要原因。
与券商不同,基金公司的代持杠杆交易较少,一般是由于货币基金持有债券的期限有限制,找银行先代持一段时间,或者在面临赎回压力时,先把债券卖出一段时间应对赎回压力。
丙类户被认为是债券代持业务中风险最大的交易对手。上海一家私募投资公司人士介绍,投资公司一般有承销商关系,可以优先拿到债券,但是资金实力有限,于是找银行代持,获得价差收益。
表外业务新风险
去年企业债熊市,一些投资公司纷纷违约,这正是银行陆续拒绝代持的原因。
在代持交易中,债券过户到了代持方,代持方承担名义上的价格波动损益。但事实上双方并非只在成交系统上完成交易即可,而需要私下再签订代持协议,规定即期买入、远期卖出以及资金成本的价格。代持结束后,帮人代持的银行收取固定拆借资金收益,原机构承担债券波动带来的损益。
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表面上看是两笔自营交易,即期买入,远期卖出,但是代持合同是否有效仍是未知数,因此一旦交易对手违约,银行就要被动承担债券价格波动带来的损益。”受访交易员透露,去年企业债熊市,一些投资公司纷纷违约,这正是银行陆续拒绝代持的原因。
目前浦发银行暂停了所有代持业务,另外一些银行则是提高了交易对手的选择标准,对基金、券商等乙类户限制不多,主要限制丙类户,除要求财务指标达标外,一般只选择上市公司及大型央企。
多位受访人士透露,银行帮其他机构代持债券,将承担表内的交易对手风险外如果用非保本的理财资金等方式帮机构代持债券,就会将代持风险由表内转到表外。
非保本的银行理财通常属银行表外业务,如果用非保本的理财资金代持债券资产,那么交易双方的债券资产就都出表了。这也是银行当前面临的一道新的表外业务风险。
年初银监会提出严控银行表外风险,但目前的监管重点主要针对信贷类表外业务如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票据信托、同业代付等,债券等资金类表外业务则监管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