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曲子:中国金融业该怎样服务实体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06: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已成为国外和国内上下一致的共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成为普遍的中国全面共识。

  2012年初第一个事关国家大政方针五年才开一次的会议——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落幕。今年会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首要的两个坚持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

  中国的金融业到底应该怎样服务实体经济?现行的金融体系又是怎样服务实体经济的?应该怎样落实“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以及未来应该向什么方向改革?成为今年和未来几年中国金融和经济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现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怎样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

  

  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科技型、服务型企业,在目前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中,由于没有抵押品向银行系统提供,所以基本不可能得到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不管它们的未来或有可能是微软、苹果那样的科技型企业。或者说,微软、苹果之类的未来潜在性的科技型企业,和互联网服务性企业在中国很难得到银行信贷资金支持。

  在目前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情况下,中国不会出现微软、苹果等科技型企业。也就是说,中国目前金融体系很难出现现代经济或新经济的。更不会出现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的。因为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是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是专配的。

  金融与国运,一脉相连。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这种定律与规律。进入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金融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能力是融资能力,更是配置资源的“将钱花在刀刃上”的能力——这正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所在。

  中国目前的金融状况又是怎样的?2011年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余额81万亿、贷款54万亿、金融资产110万亿、M2余额85万亿。而对应的2011你GDP却是47万亿(初步推算)。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M2/GDP为1.8、贷款余额/GDP为1.2、金融资产/GDP为2.4。这绝对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说,81万亿存款、54万亿贷款、110万亿金融资产、85万亿广义货币支撑的却只是47万亿的GDP。

  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是以信贷为主融资体系组成的,企业必须满足银行信贷要求的房地产、固定资产或存货作抵押品,才能取得银行贷款支持。这种融资体系是与市场配置金融资源存在冲突的。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本身就很大,让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解决其资金需求也是违反银行信贷本质要求和经济规律的。银行信贷的审慎性原则和风险厌恶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础。而最终结果就只能是银行信贷资金偏向资本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制造业过剩、基础设施发达且效率低下。科技型和现代服务业却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而落后。这个落后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与国内其它行业比较;其二,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相比。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与现存银行体系完全配套的,而现在要点却是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更适合现代经济或新经济发展的。而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又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中的核心因素。关键是如何能做到这点?需要决策层认真反思和深思的和下决心的。

  做到“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其实,也不难。放松金融管制、利率管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和多种投融资体系、让民间资本介入。同时,减税——重点是减少金融业重复征收所得税问题。就可以办到。

  现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体系又是怎样服务实体经济的?

  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中85%以上的资金是由银行信贷提供的。商业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本身性质和本质要求是,抵押贷款为主信用贷款为辅(信用评级极为复杂和困难)。抵押贷款本身决定了银行信贷以有抵押品为放贷条件。这就事实上造就了目前的银行信贷结构偏好于资本密集型工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造成中国实体经济中工业产能过剩的金融因素。在中国实体经济中工业产能已经全面过剩情况下,近年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又把信贷投放方向,选择在政府的基础设施。这依然是中国商业银行体制、激励约束机制和信贷自身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2012年国家审计局就公布,2011年银行给地方政府平台贷中有5307亿贷款违规。这就说明银行信贷“争”着给平台贷公司贷款,甚至不惜违规。且仍继续“坚持”不给中小民营企业和现代服务业贷款。商业银行这种做法本身并无过错,全球的商业银行均如此。这是商业银行的“行规”或者说并不“潜”的规则。

  可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与现行的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是匹配的,甚至可以说是专配的。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主要是两个,一个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企,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基础建设。这是商业银行信贷方式、激励约束机制、政府经济政策和信贷政策共同决定的。而金融管制、利率管制等各种行政管制又加重了这种专有的中国特色的“金融模式”。

  先看看中国实体经济中的工业产能过剩情况。这里仅以钢铁产量为例,2006年中国钢产量达到41750万吨,超过美英等28国的钢产量。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产钢13350万吨,英国加欧盟25国产钢19890万吨,它们加起来才33240万吨。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全年粗钢产量达到6.8327亿吨的纪录高位,较上年增加8.9%,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钢铁行业具有代表性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多数行业都出现产能全面过剩的状况。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投向,地方政府的平台贷。这更是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所批评指向的一个风险源。审计局公布的2010年平台贷为10.7万亿,而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超过13万亿。今年初审计局即公布了2011年平台贷违规贷款就达到5307亿。

  今年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余额54.79万亿,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0.73万亿。加上涉房地抵押贷款绝不会少于10万亿,而平台贷以银监会的数据也会是保守数据就已超过13万亿,简单测算近55万亿总贷款中就超过一半的贷款属于问题贷款。

  2012年中国经济下行几乎确定无疑的。而下行的风险因素也几乎确定无疑,那就是房价下跌和地方债违约。而这两个因素的背后均是商业银行的抵押信贷方式和贷款支撑的。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两个主要信贷投向一个半已经出现了问题。这样,中国经济中存在风险全部或大部分集中到银行身上了。

  笔者曾经说过:“金融对于经济如此的重要,岂能把它交给几家国有银行来左右。”现在需要补充的是,金融对中国经济如此的重要,岂能把风险全部集中让几家国有银行承担。

  接下来,中国的金融业又该怎样服务实体经济?实在很有必要反思和深思的。(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才是“正途”

  谨防银行畸高利润侵蚀实体经济

  防止金融业剑走偏锋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