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降耗或遭遇“开门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1 16:11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需要用价格杠杆撬动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据悉,由中央层面统计的2011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数据将于2月中旬出炉。不过,这份成绩单恐不会太理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春节前的一次内部论坛上曾透露,2011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估计为3%左右,但3.5%的全年目标却是“不敢说”。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也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2月1日在某论坛上表示,2011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降低仅为1.6%,全年完成降低3.5%的目标任务比较艰巨。
中国降耗难确实有着其客观因素。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工业时代是每个走向现代化、工业化国家必经的阶段,是无法绕过去的。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基础性工业需要建立,如基础制造业、基础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等,而这些基础工业大多是高能耗的。“这是绕不过去的。降低能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几个五年规划就能解决的。”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于红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发展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意图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标,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消耗短期内仍将呈现总量增长态势,能源结构调整受资源条件等因素限制短期内难以改观;而中西部地区各省份为了辖内经济发展,GDP增长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承接东部转移的高耗能产业,单位能耗高居不下,自然制约降耗步伐,降耗指标落实困难重重。
当然,这些客观因素并不能让我国能耗控制停步不前,更为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主观因素。部分地方政府节能减排动力不足。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增长情结,部分地区依然保持产业粗犷式GDP发展模式,GDP能耗将难以通过节能调整下降。
“政府主导的工程项目开放程度很低,行业壁垒十分严重。不少不错的节能减排技术都无法进入市场。一些传统的技术反而更能登堂入室,很容易通过论证。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十分困难,这也导致了我国降耗工作难以推进。”时红秀说。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耗控制目标无法达成将影响整个大局。随着边际效应的减弱,单位GDP能耗降低的难度也将随之加大。
时红秀认为,要想完成“十二五”降耗的目标,必须对现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中取得突破。其中重点领域是能源类和资源类产品;关键环节是行业垄断和价格形成机制。
虽然我国早就提出了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但至今仍没有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是政府担心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在经济低迷时不敢改,担心导致经济更加低迷。通胀来临时仍不敢改,担心会拉高通胀水平。这其实是政府的一种短视行为。政府这种瞻前顾后的行为,只会加剧整个经济结构的矛盾。”时红秀说。
时红秀指出,长期来看,改革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势必会提高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多的资金被垄断国企捞走。具体的操作方式可参照发达国家。国家应该以税收的方式将部分资金收归国有,例如,发达国家的成品油价格中,85%是税收。同时,这部分资金应该用于鼓励和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