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荷赛大奖得主:作品应为主人公的命运带来改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1:5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谭薇
[ “获奖作品弥漫着悲伤气息,也体现出悲悯情怀,它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巨大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 ]
“昨天下午7点左右,他们打来电话,说我拿到了荷赛大奖。当时我正在查询银行账户的存款余额——我不知道怎么凑齐这个月的房租,正努力东拼西凑,希望可以渡过难关。”在接受《英国摄影杂志》采访时,塞缪尔·阿兰达(Samuel Aranda)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北京时间2月10日,这位西班牙摄影师击败来自124个国家的5247名对手,获得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年度新闻图片大奖。
毋庸置疑,荷赛奖将成为阿兰达生命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而摄影师本人更希望,获奖能为作品主人公的命运带来一些改变。
作品体现悲悯情怀
一名赤身裸体的瘦削男子将脑袋埋在一位身着波尔卡罩袍的女子怀中,两人精疲力竭般地倚靠在一面墙上。女子全身都被黑色布袍遮得严严实实,仅露出眼部一小块皮肤;尽管无法窥见她的面部表情,然而其肢体语言——右臂紧搂男子的脑袋,左手握住对方的右臂——已足以说明一切。
这张去年发表于《纽约时报》的新闻图片在1万余幅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第55届荷赛奖最大赢家。该图片摄于2011年10月15日,也门萨那一间改作野战医院的清真寺内。妇女怀抱中的男子在反对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的示威冲突中受伤。
“获奖作品弥漫着悲伤气息,也体现出悲悯情怀,它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巨大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这一事件目前仍未结束。”荷赛奖评委会主席艾丹·苏利文评价到,“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图片中的妇女是谁。然而,她和她受伤的亲属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作为一对普通人,他们在谱写中东历史的重要篇章时表现出非凡的勇气。”这其中甚至有一种“准圣经”式的宗教意味,令人联想起米开朗琪罗的《圣母怜子图》,尽管两者的宗教背景截然不同。《纽约时报》的摄影博客Lens blog亦认为,阿兰达的表现手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换言之,阿兰达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为我们呈现出政治运动的“人性化瞬间”。“你很容易将焦点对准激进的一面。然而这幅图片却从血腥暴力中挖掘出了温柔的一面,同时提醒我们变革中女性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不再作为看护者,而是作为积极的行动者参与历史。”荷赛奖评委莫努奇·德家提如是说。就像阿兰达本人所说的,图片中的女子“并不是在哭泣。里面有更多的东西。你可以感觉到,她的内心非常强大”。评委尼娜·伯曼指出,“在西方媒体中,我们很少看到蒙面妇女以这样一种亲密的姿态出现。似乎所有事件的后果都被凝聚在这一刻。”
“能够获得这样一个重量级奖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醒我们,新闻图片本身正是为了镜头下的主人公而存在。”阿兰达表示,他希望这幅获奖作品能够为也门人民的命运带来一些改变,因为也门“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国家”。
冲突第一线的摄影记者
在长达14年的职业生涯中,塞缪尔·阿兰达一直保持着对社会事件与普通人生活的密切关注。19岁那年,他被《国家报》(El Pais)和《El Periodico de Catalunya》聘为摄影记者;数年后,作为西班牙埃菲社(EFE)的一员,他亲赴巴以冲突的最前线,搜集第一手资料。
2004年,阿兰达加入法新社,负责报道西班牙、巴基斯坦、加沙、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社会问题与政治冲突。2006年,一幅以非洲移民为主角的特写为他赢得西班牙国家摄影奖(Spanish National Award of Photography)。该作品还在法国VISA POUR L’IMAGE摄影节上展出,并成为BBC纪录片的素材。同年,阿兰达开始回归自由摄影人的身份,其作品主题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工程、印度的社会问题、科索沃独立事件、南非世界杯、哥伦比亚的政治冲突、那不勒斯的卡莫拉黑手党、在布加勒斯特街头嬉戏的孩童等等。2011年起,他开始持续关注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诸国的社会运动,其相关作品目前在纽约塞万提斯学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