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钟朋荣:从浠水农民到中南海智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11:09 来源: 长江商报
钟朋荣:从浠水农民到中南海智囊

  长江商报消息1988年1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来到中南财经大学,不过他此次来学校不是为了视察工作,而是为了和一个叫钟朋荣的研究生“谈谈心”。就在一个月前,芮杏文在《经济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按商品经济规律改革投资体制》的文章,作者就是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钟朋荣。

  昨日,这位著名的湖北籍经济学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自己和中国市场经济同步同行的经济学研究之路。

  本报记者张学荣

  出身农民浠水农村的种植能手

  “我老家在浠水县巴河区和平乡,小时候边读书,边干农活。因身体瘦弱,挑、扛之类的重体力活很吃力,特别是每年冬天修长江大堤,是最辛苦的事情,每天从早到晚,每天十多个小时都在江堤上,因为还没有成年,挑一大担土非常吃力。”在钟朋荣童年的记忆里,劳动是永恒的主题,但也正是在田间地头的劳动中,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个荣誉——种植能手。

  在劳动之余,钟朋荣忙里抽闲学习画画,这是到目前为止,除了经济学研究外最让他感到自豪的特长。“当时学校的宣传画都是由我画,巴河镇街上的大幅毛主席像和大幅宣传画都是我画的。我们高中同学,凡是农村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农村没有出来。”画画在他人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因为会画画,高中毕业后钟朋荣就被安排到民办小学当老师。也是因为会画画,在民办小学只干了三个月,就被调到乡政府当乡长助理;同样是因为会画画,在乡政府只干了半年就被区政府调去,在区里当民政干事,同时负责区政府的宣传工作,包画宣传画、写大幅宣传标语、为区长写讲话稿。

  在巴河区政府的两年,为了将讲话稿写好,钟朋荣每天大量阅读报纸,挑选一些比较好的文章,认真研究写作技巧,“我的文字功底主要是在这两年打下的。正因为有了比较好的文字功底,使我在中专毕业后就开始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文章,并因为一篇文章而进入中南海工作。”

  由于在政府民政工作干得出色,钟朋荣被调到县民政局负责城镇居民下放居民的安置工作。“县里共有一千多户城镇下放居民安置在农村。他们住房、生活等方面有很多困难。我当时骑自行车跑遍了每家每户,将所了解的情况制作成表格,每户一份。当时没有打字机,都是我用钢板刻写。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政策,就每家的补贴金额提出建议。”对钟朋荣而言,这两年不仅锻炼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养育自己的农村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这为他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立之年打下一生经济学基本功

  1976年,钟朋荣本来被调到湖北省外贸学校,学外贸专业。两年之后,留校当老师。因为中专毕业,希望弄到本科文凭,于是他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教专业五年本科。学到第四年,学完了所有历史课程及其他有关课程,1985年面临写毕业论文的同时,他又报考中南财大研究生。

  中南财大研究生要考高等数学,这对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钟朋荣而言是件很头疼的事。“这时我有五重任务:一是教学;二是家务;三是在外面讲课创收;四是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五是备考研究生,特别是高等数学,要从头学。”当时的钟朋荣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应对华中师范大学的毕业考试和论文写作,就没有时间准备考研;如果要考研,就得放弃华中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

  “这时,我正好看了《四渡赤水》的电影,毛泽东讲:机枪、大炮统统沉下去。”这句话在我两难决策时起了关键作用,我决定放弃已经学了四年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全力以赴准备考研,成功地考取了中南财大研究生。

  求学外贸学校期间,在老师项裕太的影响下,钟朋荣开始研究《资本论》,并发表论文。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厦门大学主办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随后在北京大学主办的《经济科学》、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主办的《财贸经济》和当时顶级的《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

  “当时全国刊物很少,发表一篇文章很难,我每年都发表五、六篇论文,不少文章都是上万字,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在中南财大读研究生,使我能集中三年精力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我有幸遇到了张寄涛教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研究工作起到了提升作用。”

  一文成名 走进中南海

  1987年12月,影响钟朋荣一生的文章《按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革投资体制》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一个月后,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在湖北省委副书记钱运录的陪同下找钟朋荣座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芮老,和蔼而睿智,只是当时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老人会那么深刻地影响我的一辈子。”

  第二天,芮杏文特意召开了一次题为“供需平衡及建立企业自我调节机制”的座谈会,在这次省委书记等领导参加的座谈会上作主要发言的便是钟朋荣。命运就此改变,两个月后,34岁的钟朋荣便被调到中央书记处参与价格改革方案的制定,之后又被留在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囊。

  在中办调研室工作的近6年中,钟朋荣出版了6本专著。每年在各大报刊还发表不少文章,被媒体称为经济学界的“京城四少”之一。

  弃官下海从官方智囊到民间智库

  1994年,钟朋荣决定离开自己工作了6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下海之后,钟朋荣选择了在当时中国并不发达的咨询行业,主要还是不愿意放弃经济研究工作。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为包括大庆在内的百余家企业以及全国一百多个地市、县市政府提供过咨询服务。

  “做咨询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是凭劳动赚钱的工作。”钟朋荣说,近20年来,与其说为别人做咨询,不如说从别人那里学习。每做完一个咨询项目,都从对方学到不少东西,这20多年,他学到了在政府机关里学不到的很多东西。

  “我做一个县的咨询,对这个县的大部分乡镇都要调研,至今我为一百多个县市做过咨询,在中国调研过一千多乡镇,仅温州就调研过60多个乡镇。这可能是我与其他经济学家的一个区别。”钟朋荣认为,尽管自己做了20年咨询,但他首先是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是在做了十多年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做咨询,这是自己与一般咨询专家的不同之处。

  如今,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钟朋荣咨询工作做得比较少,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近20年咨询工作的经历进行总结。“未来五年内准备写三本书:《县域经济战略》、《企业战略》、《民富论》再版。

  献计湖北要警惕武汉的“扩张”

  “湖北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经济的布局。”钟朋荣认为,近年来湖北经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问题依然突出,最需要解决的是两大问题:缺少强大的产业集群和武汉的扩张。

  钟朋荣认为,在湖北的经济布局中,武汉一城独大,基本上没有二线城市,武汉之外基本上只能算三线城市,众多大型企业纷纷前往武汉,导致市场资源高度集中在武汉,使武汉成为湖北城市中的庞然大物。钟朋荣建议,湖北要积极制定政策,引导资源流动正常化,防止出现富了武汉、穷了全省的现象。

  同时,钟朋荣建议,湖北要依托武钢等大型企业,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一系列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好处是不断地培养市场,比如造船业可以带动钢铁、机械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但是湖北目前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产业集群。”

  “这一切的根本动力是民营企业。”钟朋荣认为,真正能把湖北带向经济强省的必然是民营企业,所以湖北要积极辅助创业,培养湖北本土企业家。

  钟朋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