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岸金融更要自由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0:09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1949年以来,大陆银行首次在台湾开设分行……

  李巍

  中国农历新年伊始,关于两岸新闻的大多数版面都被台湾岛内行政当局的人事更迭所占据,而一则对两岸关系发展异常重要的新闻,却被忽略。事实上,这一事件将有可能对今后两岸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上的整合都会发挥十分积极的正面作用。

  在首先获得台湾岛内金融监管机构批准后,2月初,岛内经济主管部门也审核通过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两家陆资国有银行赴台设立分行的事宜,两家大陆银行的台湾分行已完成了所有资格审查手续程序,其正式挂牌营运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银行得以首次在台湾开设分行,也是两岸金融合作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金融开放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的应有之义。中行和交行的台北代表处分别成立于2010年10月和11月,根据ECFA的规定,陆资银行在台成立代表处届满1年后可以提出升格为分行的申请。此外,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台北代表处分别成立于2011年5月和6月。这意味着建行和招行也会很快追随其后,在台湾设立分行。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中国两家最具有海外经营经验的银行,其国际化程度在中国国内同行中堪称翘楚。而且长期以经营外汇业务为专长,此次出征台湾,仍由这两家银行领头挂帅,可谓实至名归。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外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投资也随之迅猛发展,去年11月,交通银行悉尼分行正式开业,这是该行在海外设立的第11家经营机构,也是当年在海外设立的第四家经营机构。放眼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频繁可见中国银行业的身影。尽管与世界遍地开花的“中国制造”相比,代表中国核心金融实力的海外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与中国经济在贸易上辐射力还远不相称,但毕竟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力过程已经全面启动。

  但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政治上的阻隔,与大陆近在咫尺,且已有十分密切的贸易和投资联系的台湾岛内,却见不到大陆银行的影子。在两岸经济整合进程中,由于金融涉及高度敏感和复杂的政治内容,因此始终滞后于贸易和投资领域。

  目前,两岸贸易往来十分频繁,2011年达到1600亿美元,大陆早就成为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仅如此,随着大陆游客台湾行渐成规模,两岸的服务业贸易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两岸的政策却长期不允许彼此的银行在对方经营。自然而然,两岸的货币清算机制也始终不可能建立起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而银行则是现代金融的血管。人类跨国(区域)经济活动的惯例是,商船开到哪里,银行也便开到哪里。但两岸的现状却是,商路通了,且越通越宽,但银路却始终被卡得死死的,这使得两岸的贸易和投资关系长期以来呈现一种高度扭曲的状态。

  金融不畅使得两岸的商务往来只能高度依赖第三方的金融中介,这极大地增加了两岸经贸关系的交易成本。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入台,以及相应地台资银行进入大陆(至去年底,已有8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分行),将便利两岸企业的跨域经营。不仅如此,银行业的相互开放,将会给更加重要的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提供可能,而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棋局中的关键一棋子。

  由于两岸缺乏货币清算机制,两岸的货币自然不能直接挂牌交易,只能依靠美元作为中介货币进行兑换。尽管人民币在岛内的某些私人交易领域开始发挥通货作用,但是台湾当局却阻止人民币在岛内的公开流通。在两岸没有建立起货币协商和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台湾此举并非不可以理解。但是,它也从另一个方面凸显了,在继贸易自由和投资开放之后,金融自由和货币合作,已经构成下一个阶段两岸经济协商的主轴。

  在两岸关系的下一个四年里,大陆和台湾完全可以借助相对有利的政治环境,逐渐实现两岸完全的自由贸易、高度自由的相互投资、高层次的金融开放和货币合作(核心内容是两岸货币在经常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以及汇率协商)和完全自由的人员往来。即便这种经济和社会的深度整合并不必然带来最后的政治整合,它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大步,因为“统一”这一概念除了政治上的含义,还有其他许多更加丰富的内容。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