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解密藏獒产业链:有一夜暴富也有倾家荡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5:51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施鹏 曹磊 实习生闻期翼

  藏獒,这种本来自青藏高原的猛犬,迅速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其身价也节节攀升,而在动辄千万的报价和上百万的配种费用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产业链和消费群?近日,记者走访武汉部分藏獒驯养基地,与这类“猛兽”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湖北“玩家”每年5亿翻炒藏獒

  在武汉首届藏獒博览会上,首日藏獒的成交量就达到600万元,但这其中多为几万至几十万元的幼犬,而一些身价在数百万、上千万的名獒多为私下交易。高的投入,藏獒所带来的市场蛋糕自然也非常之大。据湖北藏獒协会相关负责人估算,湖北獒业每年产值接近5亿元,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2007年以后突飞猛进的。”对藏獒身价的发展演变,国际犬业界资深专家、中国藏獒俱乐部副主席王占奎记忆深刻。“1985年刚开始兴起藏獒饲养交易时,每只藏獒的一般价格只有300元到500元……”王占奎说,藏獒的市场也随之兴起。“到了2000年左右,藏獒的价格开始在5000元左右徘徊,但仅仅五六年过后,品质优秀的藏獒就卖到了数百万元!”——20年的时间,藏獒的身价翻了1000多倍!

  国内藏獒养殖和交易市场开始出现跨越式发展,品质优秀的藏獒被卖出了数百万元的高价——武汉双武獒园的獒王,曾以400万元的价格成为国内藏獒的标王。

  炒客走眼3套房产“打水漂”

  由于追捧者多,一只几十万的小獒崽子,一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身价就能飙涨至上百万甚至千万,这种诱惑也让一些投资者迷失了方向,甚至血本无归。

  记者在此次展会上就碰到一位这样的投资人。张亮(化名)两年前开始接触到藏獒市场,看到一片红海后他将全部积蓄都投入其中。“房子都卖了,现在狗还没有出手。”张亮介绍,看到该市场火爆异常,他为了筹集资金,将自己三处房产变卖,以500万的价格购买了两只藏獒,但由于招聘的饲养员手生,发情期没有一只母獒怀上小獒。同时,维持每条獒基本生活成本每年高达数万元,颇感吃力的他想转手套现,但连续参加了几次展销会都没能出手。“这个交易圈子仍比较窄。”张亮介绍,身价很高的藏獒成功交易的案例,多在一些相熟的圈子中,像他这种“新人”,很难打出名气,仅靠各种展会被相中的几率很小。

  王占奎曾多次帮人鉴定藏獒的品相和估价,而他也见识了很多打水漂的投资者。曾有一次,一位藏獒爱好者用一辆市场价百万的宝马车,换回一条1岁左右的藏獒。“看了之后我告诉他,这只藏獒最多只值5万元。”王占奎说:“我甚至告诉他,只要有人出价3万,就可以卖掉!”

  夏季去山上避暑、专购奶牛供乳、定期减肥健身

  千万元的“獒王”是怎么练成的

  早上5点钟,当城市里大部分市民还在酣睡的时候,在位于蔡甸区黄陵镇的双武獒园,80后小伙子艾涛就已经在带着重达158斤的“獒王”开始“晨练”了。艾涛是该獒园的一名饲养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獒王的生活起居,并协助獒王和一些“慕名而来”母獒的配种工作。“这段时间獒王在减肥,已经瘦了40多斤。”艾涛介绍,獒王每天的伙食很好,主要由牛肉构成,还搭配各种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除此之外,獒园还专门为獒王配置了几头奶牛和奶羊,每日提供新鲜乳品。

  双武獒园经理王朝俊介绍,该基地共占地1300余亩,除了藏獒的栖息空间以外,还要设专门的活动场、配种房、展示房等,并且开辟专门的养殖场为藏獒提供新鲜伙食,基本投资在一千万以上。

  由于藏獒多来自青藏高原,习惯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在中部地区投资獒厂还要增加“避暑山庄”的预算。“现在在京山设立了一个6000平米的避暑基地,每年要在当地待上6个月。”王超俊介绍,他们最初的避暑地在兰州,但每年往返的运输成本太高,而且藏獒也易受颠簸影响,所以獒厂新增百余万投资在京山设立避暑基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