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18:22 来源: 《国有资产管理》

  文 / 张  铭

  近些年来,资本、技术、劳务、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流动,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各国经济合作的基础并没有动摇,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在我国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认清并利用好世界经济变化趋势,不仅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和策略,保持国际竞争力也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将在低速增长中徘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恢复性增长。目前,虽未脱离艰难复苏的轨道,但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各种制约复苏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欧元区已深陷债务危机。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已明确表示,欧洲地区主权债务危机已愈发严峻,且还在不断恶化。整个欧洲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欧洲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艰难的时期”,欧盟各国必须结成更紧密、更强大的联盟,通过建立高度一体化的“新欧盟”才可能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困局。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欧盟成员国已同意签订“财政计划”,采取更严格措施控制和削减各成员国的债务,消除欧元区各国经济的不平衡,但仅仅执行该计划还不足以使欧盟各国解决债务危机,还需要其他措施。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上看,美国经济在持续复苏,但欧债危机恶化后,美国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当前经济状况的改善也只能是短期的,其增长仍然乏力。今后一段时期,美国经济的首要任务还是“促就业、保增长”,可以说,美国目前还没有找到使经济在短期内实现较快增长的好办法,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想要经济回升到正常增长水平,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目前,日本消费者信心和国内需求相对稳定,日本央行也声称,如果经济温和复苏受到威胁,将会出台更多刺激措施。考虑到灾后重建产生的需求,日本经济会出现恢复性增长并保持一定增速,但受海外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日元升值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增长势头不会乐观。

  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保增长、求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发展势头良好,有望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但并不足以帮助发达国家脱离经济困境。

  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消费疲软,不良资产有待清理,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尚未得到根本性治理,新的监管机制和交易规则尚未完全建立。为应对债务风险,很多发达国家都在紧缩财政支出,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包括联合国、IMF、花旗集团、高盛等在内的世界权威机构都下调了经济增长的预测值,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在低速增长中徘徊。

  二、国际贸易蒙着重重阴影

  近几年,国际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仍没有完全回到危机前的增长轨道上,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振荡的不利因素冲击下,国际贸易又蒙上重重阴影。

  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疲弱继续拖累全球贸易增长。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其贸易额占国际贸易总额的10%以上,美国经济缓慢增长导致的进口需求减速,对国际贸易增长非常不利。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益加深,欧洲各国纷纷推出财政紧缩计划,经济活动趋于疲弱,严重影响了各国的贸易往来,欧洲地区贸易增长明显下滑,且这种势头还会延续。日本大地震和海啸曾对日本贸易造成严重冲击,使日本工业生产停滞,汽车、大规模集成电路等贸易额大幅下降。随着地震影响的减弱,日本贸易出现恢复性缓慢增长。日本中央银行在2011年8月曾表示,大地震对日本企业生产供应造成的制约已基本消除,生产和出口已大致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但从目前情况看,日元持续坚挺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必将给日本贸易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世界经济贸易增速下滑,使一些国家维持自由贸易的意愿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在加强。据WTO贸易监督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WTO成员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的数量仍在缓慢增加,同时,各国取消危机以来陆续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的步伐进展缓慢。2011年10月,联合国贸发会议、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G20国家贸易投资评估报告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新的限制贸易措施在减少,也没有证据表明各国正在积极取消现有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在金融危机初期开始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报告还透露,自2008年10月以来,各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或潜在贸易限制措施有674项,仅有19%的贸易限制措施被取消。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TA)在2011年7月发布的报告称,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正在上升,近半年多来,全球已实施194项保护主义措施,其中80%来自二十国集团(G20)国家。

  因此,尽管新兴经济体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贸易保护倾向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的局面将长期影响国际贸易的增长。

  三、国际资本大量流向新兴经济体

  过去十几年,伴随着制造业全球化,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FDI)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之后,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流动性资金也开始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预计未来,发达国家的金融组合投资将以更大的规模流向新兴经济体,如退休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基金和私募基金等,这些基金规模巨大。据统计,发达国家1%的金融资产相当于目前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一年的FDI总量。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由于新兴经济体自身金融体系没有受到危机的根本性损害,财政赤字相对较低,公共债务可控,银行系统稳定,失业人数较少,因此,在采取经济刺激政策克服外部需求下滑后,经济迅速恢复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国际权威机构预计,未来几年,新兴经济体会继续延续快速发展势头,国际资本也将向新兴经济体大量流动。

  国际资本流向新兴经济体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复苏,国际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重新开始增强,短期及中长期国际资本重新从发达国家流向这些经济体。二是欧美日等国家当前的利率水平基本接近于零,而为了恢复经济,这些国家仍要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充裕,而新兴经济体利率均高于这些国家,因而使大量逐利资本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新兴市场。三是发达国家家庭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较长时间,使私人消费的回升和信贷市场的恢复受到限制,所以,迫使资本流向经济比较健康的新兴经济体。四是新兴经济体不乏国际资本炒作的题材,除了经济快速复苏这一重要题材外,还有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资产价格上涨、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等其他炒作题材。

  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经济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资本流入在促进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催生包括股市、楼市在内的资产泡沫,如近期印度尼西亚、印度、韩国和巴西等国家的股市、楼市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势头。由于几乎所有新兴经济体都对汇率实施管制,外汇市场不具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不能凭借汇率的自动升降对冲国际资本的冲击,因而会大大增加这些经济体政府调控经济的难度,给经济增长带来很大风险,一旦将来资本大规模流出,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四、产业结构将深度调整

  过去100多年,世界经济出现过几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又面临着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这次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

  一是发达国家产业趋向实业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对本国产业结构进行了反思,明确意识到,发生危机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有密切关系。为改善这种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美国政府已明确提出,降低美国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振兴制造业,大力发展包括中低端传统制造业在内的各种实业,将美国经济建立在“岩石”上而不是“沙滩上”,这个举措会给美国和全球经济结构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欧洲主要经济体也明确提出了“未来工厂计划”,其主要内容是要调整产业结构,防止产业“空心化”,大力发展制造业。

  二是新兴产业将加速发展。为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时代,把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明确确定了重点发展领域。美国提出,要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的3%,力图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网络、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2013年以前,要投资1000亿欧元以上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提出,要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日本将新能源和环境产业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可以预见,新兴产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五、国际产业转移再现新高潮

  伴随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产业在国际间转移也将再现高潮。第一,产业转移的规模更大。除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也将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将原有传统产业转移到更低产业梯度的国家,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产业转移链中既是产业承接方又是产业转移方。此外,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也将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整体产业链转移,同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同步转移。所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将达到空前水平。第二,产业转移的层次更高。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向部分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少数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技术产品的部分生产工序和研究力量,国际产业转移进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研究能力转移并存的新阶段。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利用全球研发人才和融入产业转入国的创新体系,将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更多的研发中心,逐步把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例如,到2011年,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已经超过1100家,微软公司、IBM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都在增加中国的研发力量。第三,产业转移速度更快。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向集工业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化,加速了各国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明显缩短了国际产业转移周期。第四,产业转移内容更加广泛。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服务业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热点,服务业离岸外包和跨国转移势头迅猛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管理和法律等专业服务更是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行业。在分工不断深化、细化的制造业领域,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重点控制研发、营销和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将非核心的生产、物流等活动,以项目外包方式分包给劳动成本低且具有专业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使这种项目外包式产业转移活动保持着快速增长。

  在世界经济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因势利导,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制造业水平,巩固好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建立国际竞争新优势。二是把握好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调整。三是不失时机地利用人民币开展国际经济活动,促进人民币资产进入其他国家央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并逐步使人民币成为部分经济体的储备货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张  铭

  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