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债期货重启箭在弦上 仿真交易登陆期交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22:19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王延锋

   13日,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登陆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这意味着久违的国债期货即将归来。

   “国债期货将有机连接国债市场和期货市场,形成国债发行、交易、风险管理三级债券市场体系,而仿真交易可以检验产品、规则、系统,培养投资者。”13日,国内期货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导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国债期货的归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今的市场已经“今非昔比”,风险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因此并不担忧其风险。但对于未来市场的交投活跃度,部分业内人士怀有疑虑。“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管制严、波动小,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会受影响;而且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将限制一部分投资者。因此,业内并不看好国债期货未来的交投活跃度。”13日,银河期货济南营业部一负责人说。

  风控能力“今非昔比”

   “国债期货的重新推出,是市场发展的方向。在国外,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相比占有绝对优势。而在国内,目前只有股指期货这一个金融期货交易品种,利率期货、外汇期货都没推出,本次推出国债期货是很大一步。”上述银河期货人士说道。

   国债期货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红火一时,但由于1995年的“3·27”爆仓事件,国债期货被叫停,这一停就是17年。因此,对于国债期货的归来,很多人的第一个疑问就是:风险控制如何进行?会不会重蹈“3·27”事件的覆辙?

   “现在的市场已经‘今非昔比’。1995年国债发行总量不足1000亿元,但近两年发行量达到1.7万亿元,国债余额7.7万亿元,流通比例达85%,市场容量大大增加。国内的经济总容量也极大扩容,法治法规更加健全。而且,目前的仿真交易也是为了规避‘重蹈覆辙’,避免未来发生风险事件。”胡俞越说。

   华证期货总经理助理兼首席分析师吴朝清也向导报记者表示,如今对国债期货的风险控制,已经远非上世纪90年代可比。“交易地点不同,以前是在股票交易所,现在是专门的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在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运行一两年,其波动性较国债期货更大,但并没发生风险事件。此外,目前的期货市场已经建立起证监会、证监会派出机构、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五位一体’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能力大大增强,再次发生与‘3·27’类似的爆仓事件,已经不可能了。”

  活跃度存争议

   与普遍认可当今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相比,业内人士对即将归来的国债期货的交投活跃度却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业内人士对其未来的活跃度有所担心。

   “目前的利率尚未市场化,管制严、波动小,限制了投资者的避险需求。这就如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小麦品种,因为没有市场化,是一个‘上有顶、下有底’品种,所以交投一直不是很活跃,国债期货也要规避出现这种现象。”上述银河期货人士说。

   此外,去年以来国内新上马的期货品种,普遍采用了大合约制,一定程度上造成新品种交投活跃度不够。按照国债期货仿真合约,标的为100万元人民币,最低保证金比例为3%,加上期货公司提的保证金,每手交易的保证金在5万至6万元左右。这个保证金水平虽然远低于股指期货,但也高于绝大部分商品期货。再加上一些投资者对国债期货不熟悉,进入门槛也相对较高,也会限制部分投资者进入市场。

   对于活跃度不够的担心,胡俞越并不认同:“仿真交易本身就是要检测产品、规则、系统,合约大小等可以在将来调整。至于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根据国外的经验,利率市场化不是国债期货的条件。相反,国债期货的推出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为市场化提供风险规避工具。”

   吴朝清也不是很担心市场活跃度问题:“国债期货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国债发行总量在2011年上升至1.7万亿元,国债余额方面至2011年末到达7.7万亿元,是1995年底的20多倍。”但吴朝清也认为,在活跃度不够和风险事故两者之间,国债期货更容易出现前者现象,“毕竟,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非常完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