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利润减补贴降“5元门诊”逼退村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袁金璐

  [ 曹元亮承认,因不愿担风险,加上廉价药短缺,基层病患可能被层层推到上级卫生机构。对病人来说,单次看病费下降了,但小病要“大治”,实际医疗费不降反升 ]

  两天前,村医刘柯(化名)为了拿驾照,从湖南永州蓝山县乘了3个多小时长途车,赶到永州市冷水滩,他要接受5天驾车培训。

  刘柯说,学习驾车,是为了赶快转行。

  湖南永州市蓝山县是中国新一轮医改试点之一。2011年,它首创、实施的“10+100”医疗补偿模式正逐步向省内其他地区推广。此项模式最新进展是:今年3月1日起,村卫生室将推广实施“5元门诊”方案。

  蓝山县城旁另一位村医李冀章(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说,正是这项政策,让刘柯等一批村医开始转行。

  门诊费最高收5元,销售的药品是零差率基药,根本没法养家。李冀章刚从外地买了装修建材,下月开始做装修了。

  补贴大降

  “5元门诊”对蓝山县村医来说不新鲜,该方案去年底已成型,本来预计今年1月1日全面实施,因遭反对延期。

  “5元门诊”是“10+100”模式的延伸。《蓝山县新农合“10+100”补偿模式考察报告》(下称“报告”)称,“10”是参合农民因病在本县范围内新农合定点的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自付10元,其余全额补;“100”是上述农民住院治疗,每次住院自付100元,其余全额补,不再有自费药品和报销比例。

  “5元门诊”是指参合农民到本县新农合定点的村卫生室门诊就诊,自付5元,其余全额补。患者单次门诊费上限不超30元,村医收5元,其余由新农合最高补25元。同时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一律零差率销售。

  对照此前病患均次门诊费用,“5元门诊”降低了百姓负担,但村医收入却大幅减少。因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村医原本顺加15%~20%的药品销售收入将为零,门诊费则主要是输液费,一旦限价为5元,除去注射针、导管等成本,人均单次利润不到3元。

  村医刘威(化名)说,以前一年收入能达到4万~5万元。蓝山县人均收入2000~3000元/月,村医收入水平算中等偏上,养家不成问题。

  新政一实施,利润将从原15元降至2元,医疗收入锐减80%以上,但政府财政给予的药品零差率补贴及“5元门诊”补贴额目前不明。

  工作量却不断提升。蓝山县每镇一般配两名村医,他们还要负责接种一类疫苗,发放卫生药品、资料等公共卫生服务。他们常骑着摩托车在蓝山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

  2010年下半年始,蓝山县村卫生室开始实施设立健康档案制度,村医负责为每位病患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每月随访。

  “以前说每份健康档案补贴8元,后来降到5元,到现在也没收到补贴,不知道额度有没有变。”刘威说。

  按之前惯例,根据考评,政府对蓝山县村医补贴额度平均能达一年1万多元,但这仅弥补村医大半成本。他们一年要缴网络服务费2200元、新农合联网费240元、营业执照费用120元,水电能源费用约3500元,加上药品普及培训费、订报、房租等,每年行医成本至少七八千元以上。

  刘威告诉记者,去年,因为村医被强制购买远高于市场价的医保卡刷卡机,部分村医曾上访政府部门,但结果是这些村医年底考核被评不合格,补贴被降至五六千元。

  费用与质量

  今年1月,绝大部分蓝山县村医与上级卫生单位签订了参与“5元门诊”的协议。他们盼望,政策实施过程,卫生部门也许会调整。

  但短期恐怕不可能。报告称,去年1至8月,医疗费大幅下降和补偿增加为农民减少医疗负担1300万元,说明医疗费得到控制,参合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卫生院业务量上升,说明医疗质量有保证,群众满意,医生有干劲。

  报告显示,同期蓝山县完成门诊11.5万人次,补偿资金282万元;住院6952人次,补偿408万元。门诊次均费用33.5元,同比下降52%。住院次均费用650元,同比下降30%。

  但报告未提连锁反应。多位村医向记者反映,2011年全年村卫生室接诊的病人大量“流失”,最严重的情况是“数量下降了70%~80%,有时候一天就一两个来看病的”。

  10元门诊费低于村卫生室平均消费,药品零差率也使镇卫生院药价低于村卫生室。仅当基本药物价格过低而短缺时,村卫生室才暂时充当药房角色。

  一旦实施“5元门诊”,村医相信部分病人会向村卫生室回流,但会面临窘境:一、可能推诿病人。比如高血压、心脑血管、儿科疾病等高风险病人,就让他们往上级医院,因这些病的风险和收入不成正比;二、基本药物短缺现象普遍,一旦进入“5元门诊”体系,实施基药零差价,村医或面临“无米之炊”。

  当了10年村医的曹元亮(化名)说,当地十分普遍的药品如哈药头孢曲松钠,无法买到,如今生产厂家从没听过,而阿莫西林等用量较大的口服药基本绝迹。

  蓝山当地一家小镇药店老板确认了这一情况。他告诉记者,自实施“10+100”模式,生意明显好转,许多农村常用的非基本药物热卖。

  曹元亮承认,因不愿担风险,加上廉价药短缺,基层病患可能被层层推到上级卫生机构。对病人来说,单次看病费下降了,但小病要“大治”,实际医疗费不降反升。

  现实压力

  蓝山县“10+100”模式正在延伸。去年,永州市启动桂阳县、资兴市、嘉禾县、临武县新农合补偿模式改革试点工作,11月实施,参照的正是“10+100”模式,永州市预计今年全市所有县(市)全面启动实施。

  和其他新医改试点类似,“10+100”模式限制终端费用,切断药品对医院的利润贡献,并由政府财政、新农合资金分别补偿。这需要面对的压力是:对病患的补偿资金是否够用;医疗机构的补偿是否到位。

  蓝山县卫生局局长吴友忠表示,新模式实施初期,市里担心新农合资金不够用,另外担心乡镇卫生院通过造假套取新农合资金。不过他认为,试运行情况显示,新农合资金使用在预算范围内,通过参合资金逐步提升,能负担群众医疗费用。

  按卫生局计划,今年起,农民参合费从去年30元/人增至50元/人,加上政府筹资,总额从230元/人增至300元/人。蓝山现有人口38万,农业人口32.7万人,2012年人均参合费支出预计增加654万元,总额增加2289万元。对比2010年蓝山县约1.2亿元财政收入,显然支出负担不小。

  此外,蓝山县村民通过借用他人农合卡,增加单次治疗的补偿费现象不鲜见。曹元亮说,门诊单次最高限额是40元,超过这数额,就借用别人的卡开药,一开就开满40元,这等于套取新农合资金,重复补偿。

  医疗机构则在终端逐渐失去动力,村医只是一个典型群体。从安徽模式演化出的“收支两条线”做法,固然能遏制“以药养医”的逐利冲动,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立刻出现。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坦承,这问题令安徽省医改决策层感到头疼。

  从安徽招标模式到芜湖模式到蓝山模式,制药企业、配送商、医疗机构均因砍价而很“受伤”,药品降价能否维持,补偿机制如何解决,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话题。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古稀读父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