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5万亿贷款重仓基建地产银行流动性承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1: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聂伟柱
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25万亿,年均增长8.34万亿。
伴随着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如果算上2008年,在过去的四年间,银行业总资产规模飙升至112万亿,增幅超过100%。
当前利率管制的大背景下,信贷投放意味着利润规模的扩大。事实也证明,银行业利润在过去的两三年快速增长:16家上市银行利润总和已占到2000多家上市公司总和的一半。
但细究来看,这些贷款究竟投向了哪些行业?对银行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地产、基建占大头
过去三年的信贷飙升中,新增人民币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之中。
房地产贷款方面,尽管历经了三年的台阶式下降,但由于基数较大的缘故,三年中,新增房地产贷款在整体贷款规模中占比依然较大。
历史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而在2010年新增房地产人民币贷款仍达到了2.02万亿。到了2011年,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全年累计增加1.26万亿元。
总的来看,过去的三年中,房地产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了5.28万亿元。这一规模在三年新增25万亿的贷款规模中占比超过20%。
基础设施行业贷款方面,2009年,全年主要金融机构基础设施主要行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5万亿元,占到了整个新增贷款规模的26%。到了2010年,这一数据下降至1.65万亿元,占到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的20%。
根据央行的统计口径,所谓基础设施主要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信贷投放具有惯性。第一年信贷投入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今后仍需要贷款的持续投入。因此,短时期内,此类贷款的规模难以出现明显下降。
此外,从期限上来看,过去三年,特别是2009年,新增贷款更多地投向了中长期贷款。
2009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7.1万亿元;本外币短期贷款累计新增2.3万亿元。在2009年,中长期贷款的新增额是短期贷款的3倍。到了2010年,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2010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依然达到6.17万亿元。
流动性隐忧
信贷规模在短短两三年内爆炸式的增长,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隐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资产质量可能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中长期贷款风险的释放存在时滞。”2011年,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曾发布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称,2009年快速膨胀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经过3至5年的借贷周期后,将于2012、2013年前后迎来还款高峰。
作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于不良资产的处置。
事实上,也正是出于对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担忧,这一两年来,中国银行业集体加大了拨备计提的力度。目前,中国银行业拨备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的规模。
对于银行而言,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时滞,但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贷款集中度较高等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已迫在眉睫。
监管层内部数据显示,2008年6月末,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51.6%,而到了2010年9月末,这一比例则上升至60%。
截至去年9月末,日均存贷比超标的商业银行有6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缺口放大,90天以内的累计流动性缺口为7735亿元,比去年二季度放大6606亿元。
本月初,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也称,紧缩的资金面和流动性将是2012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年将会显示充足的流动性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其预计,中国的银行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来满足信贷需求和监管容忍,还伴随他们自身增长的债务。
在2012年监管工作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重点强调,要高度重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着力加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