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苏: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疑掉进"制度陷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11: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引发了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2月10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中间价首次升破6.30大关,创出汇改以来新高。虽然最近几天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比价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仍处在历史高位。事实上,自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已经成为一个经常性现象。
2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991元,与2005年7月汇改前的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相比人民币在过去6年里的累计升值幅度高达31%,平均每年升值5%。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升值幅度。
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却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持续贬值。即使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CPI数据,从2005年初至今年1月,CPI年度同比涨幅累加值也高达22.2%。这意味着,过去6年里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贬值了22.2%。这同样也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值。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外贬值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其具体含义针对不同的人群完全不同。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他们没有直接影响和他们几乎完全无关(除非出国旅游在海外购买商品,否则人民币对外升值不会对国内消费者有直接影响),和他们有关的只是人民币贬值,也就说过去6年里他们看到的只是通货膨胀,同样数额的人民币在国内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少。考虑到绝大部分人购买进口商品的机会很少,人民币外升内贬对他们的主要影响是人民币贬值——物价越来越贵,实际收入越来越少。
对完全面向国内市场并且不使用任何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国内企业来说,他们面对的情况与国内消费者类似,看到的只是物价上涨,钞票越来越不值钱。这些公司的帐面收益可能会增加,但相当一部分是通货膨胀注入的水分而已。
对于产品面对国内市场而原材料却需要从海外进口的企业来说,比如钢铁和石化企业,人民币对外升值意味着购买原材料成本支出下降,人民币对内贬值意味着产品价格上升,同样数量的产品能带来更多销售收入。从表面上看,这类企业是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最大受益群体。但是,这类企业也遭受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压力。从历史数据看,过去6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低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这意味着,人民币外升内贬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这就是国内钢铁企业和中石油中石化承受压力的原因。
对于产品面向海外市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也从海外进口的企业来说,如东南沿海的来料加工企业,人民币对外升值能够同时造成进口成本下降和出口收入下降,理论上利润率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这类企业的盈利最终要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对外升值会直接导致他们的帐面收益下降,而且他们还要面对高涨的人力成本。这类企业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打击。但它们还不受打击最严重的。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就是他们利润贬值的幅度。
受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外贬值最严重的群体当属那些原材料来自国内,生产设备也来自国内,而产品却面向海外市场的出口企业,如玩具、成衣制造商等。这类企业在国内采购原材料时面对高涨的物价,产品出口时却不得不接受人民币升值后的低价。即使出口价格不变同样数量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的数量也将大幅减少,减少的幅度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幅度。从理论上说,这类企业利润缩水的幅度基本上等于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幅度加上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幅度,也就是高达53.2%(31%+22.2%)。也就是说,即使一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与六年前完全一样,他们的利润也会缩水53.2%。这是沿海出口企业大面积倒闭破产的直接原因。不管有关部门如何回避东南沿海出口企业大面积倒闭问题,理论上看这个结果应该是存在的。
作为一个国家而言考量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影响需要从整体上分析。由于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国,也是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和全球最大的官方外汇储备持有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就意味着即使出口价值不变中国实际获得的出口收入也将减少、贸易顺差也会减少而外汇储备则将大幅缩水。其真实含义就是国民真实收入减少(按购买力计算的实际收入),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国人感到物价贵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长期性的人民币外升内贬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应该引起高度关注。但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很难出现根本性改观,因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外汇管理体制和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在目前体制下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6.3来增发6.3元人民币来对冲。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20万亿元,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转嫁到国内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必然会带来巨额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而这却成为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借口。不管是迫于外界压力还是出于国内需求人民币持续升值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即使中国政府能够抗得住海外压力停止人民币对外升值但对人民币对内贬值却难以拿出有效对策。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已经成为中国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