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魏方业的幸福外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20:5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敏康报道

  在淄博周村,74岁的魏方业可谓家喻户晓。他从区人大机关退休后,20年如一日地在周村古商城淦河桥头播报“新闻30分”,无偿为他人提供法律援助,义务承担区人大阅览室管理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魏广播”、“魏普法”、“魏负责”。每当有人问老魏“退休了还这么忙活图个啥”时,他总是乐呵呵地说:“退下来还能为大伙儿出把力,生活挺充实的,这就是幸福啊”。

  桥头上的“魏广播”

  每晚7点,魏方业都会来到淦河桥头准时播报“新闻30分”。那声如洪钟的讲解,或站或蹲的听众,阵阵欢畅的笑声,已成为古商城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1992年,魏方业从周村区人大常委会法制信访工作室主任位上退居二线,然而闲不住的他却想着干了十几年的机关工作,又有收发报刊资料的便利,何不试着向群众作些街头宣传服务工作?让他没想到是,这一试就是20年。他把国家大事、法律常识、生活知识、奇闻异事等集纳在短短的30分钟里,有述有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固定听众群,“新闻30分”成了淦河桥头的固定节目,“魏广播”这个称呼也传开了。每晚七点,附近的居民,路过的行人,还有大老远特意赶来看新鲜事的群众,汇聚桥头,听得津津有味,少则三五十人,最多的时候竟达到一二百多人。“听老魏讲新闻有十几年了,每天都来,一天不听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家住汇龙街的王大爷这样说道。

  老魏的“新闻30分”,看似简单,幕后其实要准备三四个小时。翻阅资料,搜集新闻,成了他天天要做的“作业”。20年来,他搜集的新闻、资料记满了160多个笔记本,500多万字。

  热心肠的“魏普法”

  “普法是我的老本行,虽然退休了,但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的义务不能忘!”老魏认真地说。

  老魏是个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人。早在区人大法制工作室时,他就非常注重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并经常到乡镇、街道、学校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退休后,依然有很多单位邀请老魏做报告。这些年来,他先后巡回做法制报告200多场,听众达2万多人,因此得了一个“魏普法”的称号。

  对慕名找上门寻求法律帮助的人,老魏总是热情接待、义务援助。周村近郊有一位榨油专业户,因不明白税收政策法规,与税务人员发生了争执。听了老魏的桥头广播后,主动登门咨询,经过老魏的耐心解释,他心中的疙瘩解开了,从此成了合法经营、主动照章纳税的模范工商户。

  章丘市70多岁的张玉英老人,其丈夫早年在周村一家企业工作,去世后,张大娘应领取遗属补助费。但由于工厂撤销等原因,使这一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后来,张大娘偶然听到人们说“魏普法”很懂行,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他反映情况。老魏先后走访了5个部门,查阅档案资料11卷,找出了证据,终于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这些年来,老魏先后接待咨询400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资料5000余件次。

  闲不住的“魏负责”

  老魏从1985年开始就是区直机关的报刊义务收订员,为领导和同志们订阅各类报刊,这么多年来从没出现过一次差错。1992年退居二线后,他又义务承担了区人大阅览室的管理工作,十几年来,为领导和同志们提供资料有记录可查的就有3500多件(次)。就这样,时间一长,同志们都说“老魏挺负责,工作只要交给他,保险误不了”,“魏负责”的称号就这样慢慢地叫开了。

  老魏是个闲不住的人。区政府旧址大院里有许多花草树木,以前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老魏就利用工作之余,浇水、剪枝、松土,当上了人大机关绿化带的义务管理员。有一年,新栽的一棵雪松没有按时返青,可把老魏急坏了。他到林业、园林等部门拜访了十几名技术人员,请他们为雪松“会诊”,经过他的精心护理,雪松很快返青。他还自己掏钱买来月季、刺梅、美人蕉和葡萄,把院子装点得四季葱茏,绿意盎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