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涉“间谍案”“行业无间道”浮出水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15: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索寒雪
发生在美国的间谍案让攀钢措手不及。近日,杜邦公司起诉攀钢集团及其子公司攀钢钒钛(000629.SZ)、攀钢集团钛业有限公司、攀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窃取有关钛白粉技术的商业机密。
攀钢在美国被指控
攀钢及所有被告面临14项重罪指控和千万美元索赔。
2月9日,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在旧金山向包括攀钢集团在内的五家企业,以及五名个人提出起诉,指控他们串谋窃取著名化工品生产商杜邦公司的商业机密,包括二氧化钛的相关技术。
“我们也是从媒体上得知这件事情的,正在核实情况。”攀钢内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对待此事,攀钢的态度并不坚定。“调查情况期间,我们现在对这件事情既不能否认,也不能承认。”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11年年末的时候,攀钢的人还在内部大会上宣布氧化钛的研究获得突破。”
据了解,被起诉的五家公司包括攀钢集团及其下属的三家子公司,以及一家美国技术顾问公司,被起诉的五人中,包括一对美籍华裔商人夫妇,一名攀钢下属子公司的高级主管,两名前杜邦公司员工,五人中有四人是华裔,起诉书中指刘姓华裔商人从两名杜邦公司前员工手中获得二氧化钛的技术情报,之后将这项机密卖给攀钢,从中获取数百万美元。
攀钢及所有被告面临14项重罪指控和千万美元索赔。
攀钢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氧化钛生产企业,而美国杜邦公司名列氧化钛产量的榜首。
面对美国大陪审团和杜邦的指控,攀钢一直表现出模糊的态度,同时攀钢已经和鞍钢完成了重组,攀钢已经成为大鞍钢的一部分。比攀钢规模和江湖地位高出许多的鞍钢同样不愿表态,鞍钢相关部门向记者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攀钢和杜邦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差距。”
“攀钢在氧化钛的生产中已经达到能够生产的水平,但是在效率方面不及杜邦的技术。”上述人士表示,“在钢铁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国内与国外这种差距。”
“而如何提升技术水平,是各大钢厂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本是同类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没有想到攀钢却将事情的严重性低估了。
据了解,美国当局在接到了杜邦公司的投诉后,从2011年3月便开始调查,美方甚至指出,被告的商业间谍行为,严重侵害了美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使美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前员工”揭秘行业潜规则
类似商战在钢铁行业中就没有停止过。
在中国同类企业看来,杜邦有些小题大做,“经常有欧美的专家来国内指点生产中的问题,这是常规做法。”一位国内大型钢厂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据媒体报道,此次被起诉的人中还包括杜邦公司的两名前员工。
“前员工”一词对于中国企业并不陌生,甚至对整个世界钢铁行业而言也并不陌生。
“想获得新的技术,聘请对手的前职员,在行业内非常常见。”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
“不仅仅是在中国,所有国际上的大钢厂都一样。大家在核心技术上,都有自己的实力,但是在生产环节上良莠不齐。”
该人士透露,目前钢厂生产某类产品的时候存在着四个层次,即能生产、能批量生产、能质量稳定地生产和低成本稳定生产。
“攀钢和杜邦之间的差距就在最后一点,低成本稳定生产。”上述人士表示。
“其实,世界上的钢厂做法都类似,想形成低成本稳定生产的时候,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引进全套生产线。”该人士透露,“比如,不久前国内一家钢厂花费巨资引进了一条生产线,但是产出的产品总是不能达到预先设计的水平。工厂方不得已,花费资金,将一位产地国的退休员工请到中国,指点了一下生产。”
而结果是,“这个退休员工,只是将某项数字调大了一些,产品就达到了标准。”这件事情是否属于商业泄密行为呢?“其实,这项数字是在我们掌握的范围内的,只是操作者的胆量没有那么大而已。”
因为这位“前员工是以旅游的身份来到中国的,因此没有引起任何麻烦。”
此外,国内大钢厂由于高端产品的技术竞争相互挖墙脚的事情也时常发生。“为了生产汽车板,国内一家老大级别的钢厂从另一家钢厂挖来了核心人才,遭受损失的钢厂信誓旦旦地要起诉,最后也不了了之。”
该人士透露,类似的商战在钢铁行业中就没有停止过。“最知名的事件就是日本企业在欧洲钢厂门前开设餐厅,来获取有用的信息。”
但是,全行业又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虽然,任何人都在干,但是一旦个人被抓住,背后的企业一定会矢口否认,没有人会去为其承担责任。”
攀钢遇阻殃及“合金钢”出口
现在,一些钢厂使用二氧化钛是用于非常规手段,促进出口。
对于攀钢案件,最担心的是同类钢铁企业。
目前攀钢钒钛已经停盘多日,有消息称,2011年攀钢钒钛业绩不佳。
“目前在国内能够生产氧化钛的企业,规模上最大的是攀钢和承钢。”行业专家马忠普向记者表示,“攀钢对中国二氧化钛的生产意义重大。”
有消息称,正在制订中的攀钢“十二五”规划,其重要内容是将以钢铁产品为主,逐渐过渡到钢铁与钒钛产品并重,甚至不排除最终钒钛成为主产品、钢铁成为副产品的可能。
中国是钒资源储量大国,钒主要集中攀钢所在的在四川,其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2.2%。
如果,攀钢的产能规划受阻,同样对二氧化钛有需求的钢铁业出口,也将受到影响。
“现在,一些钢厂使用二氧化钛是用于促进出口。”行业专家马忠普透露,“由于添加二氧化钛后,钢增加了抗腐蚀性,同时可以以合金的名义进行出口,不少钢厂由此获利。”
他同时透露,“不少钢厂甚至在建筑用螺纹钢中,添加二氧化钛,以合金的名义出口,赚取出口退税。”
据了解,目前普通长材征出口关税15%,普通板材征出口关税5%,合金钢出口则享受退税5%的政策。
“通过加上少量合金,成本增加仅数十元,即可以将普通钢材产品转化为合金钢材,由加征关税转为享受出口退税,一征一退的差价非常可观,导致以合金钢形式出口的数量剧增。”中国特钢协会高层曾经指出,“在出口数量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不是国家鼓励出口的真正意义的合金钢。”
“钢铁业的同行现在都在看着攀钢呢。”马忠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