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利比亚损失几何 最大风险是保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1:1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郭丽琴
各方普遍猜测的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最终损失,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
昨天下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综合部主任张湘在开年发布会间隙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通过与会员企业沟通的结果来看,目前最大的损失风险为保函,中资企业在当地银行被冻结的流动资金,以及在战乱中,工地可能损失的设备等。
“项目总投入的资金与实际损失是两回事,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一般是对方要先付预付款才会进驻工人开始施工,而完工的部分大多也只有30%左右。”张湘表示,“因此,实际损失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大。”
焦点:何时返回
据张湘介绍,目前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项目几乎都属于刚开工不久,涉及到的是“预付款保函”:又称还款担保,是指向工程业主(受益人)保证,如申请人未能履约或未能全部按合同规定使用预付款时,则银行负责返还担保函规定金额(或未还部分)的预付款。大概为总标的金额的10%~15%。
通常情况下,在承包商完成了预付款支付的部分,并开始进入到进度款的时候,业主会将预付款保函还给承包商,由承包商还给银行,取消这份保函。
“由于利比亚的战乱,中国企业被迫撤离,大量的预付款保函还在业主手里,无法到银行做准备金解冻。在正常的情况下,业主方若不满意,就可以向承包商提出疑问,并索赔。”张湘对本报记者指出,中国企业是在战乱的背景下被迫离开利比亚的,因而迄今没有遭遇索赔,但也非常被动。
此外,开出国际票据的银行也出于风险的考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给一些中国企业开出了风险提示,比如希望能够进行保函延期,“但是延期需要一定的费用,这些要承包商单独承担是不合理的。”张湘表示。
目前利比亚方面从政府到民间,都希望中国企业能早日回到利比亚,继续之前剩下的工程,并参与到重建过程。然而,中方企业却对于目前当地的安全局势,包括合同条件、现有保函遗留问题、银行账户解冻等商务条件的谈判,以及签证、货物通关等技术性的问题,还有疑问。
今年2月4日到8日,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王沈阳带领由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若干家企业共同组成的一个工作组访问了利比亚。这是自去年利比亚动荡以来第一个到利比亚访问的中国官方工作组。
接近赴利比亚工作组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事实上,此次出访只到了的黎波里、班加西两个地方的少数工地,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情况。
“其实现在利比亚很多地方还是很不安全的,新任政府也还在组建之中,他们的执政能力还显得不足,企业所关心的保函问题,似乎也没有进一步的解决办法。因为他们自己政府的相当一部分海外资产也已经被冻结了。”上述人士表示。
对外承包优势明显
在利比亚的受挫,让新兴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们,也开始将海外市场风险评估列入议事日程,而不仅单一地以海外拿到项目作为指标。
“欧美承包商较早进入这个领域,利润高风险小的市场已经被他们占领;而中国承包商进入市场较晚,因此风险较大是难免的。”张湘分析说。
从昨日公布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数据来看,2011年,受到年初利比亚、埃及等地局势动荡的影响,非洲地区上半年的合同量有较大下滑,新签合同额152.8亿美元,同比下降22.7%,但是下半年出现了强劲复苏势头,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市场表现出众,使得非洲全年新签合同额达到4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36%。
由于非洲市场劳务人员的大幅减少,去年12月末在外劳务人员81.2万人,同比下降4.1%。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预计,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包括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资金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一时难以缓解,地方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在个别市场有复苏并强化的趋势;来自于欧美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承包商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工程企业多年来形成的成本、技术和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方面的优势仍然明显,201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各项指标会高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