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向银行业征特别利润税返哺工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2:5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2011年主要监管指标,其中净利润高达10412亿元,而按照2010年银监会年报数据进行加总,该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为7737.9亿元。也就是说,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幅大约为35%,延续了最近几年惊人的利润增长速度。与此同时,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ROE)高达20.4%,不仅国内其他行业少见,即使是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也难以望其项背。
首先,主要归因于净利息收入过快增长。大家已经看到,最近几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呈井喷式发展,同期银行服务收费项目眼花缭乱,共同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但这主要与历史基数过低紧密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至今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不过19.3%。究竟什么因素造成净利息收入增长过快?显而易见,一个是生息资产快速增长,一个是银行利差相对较高。一方面,我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国家,直接融资比例很低。截至2011年11月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119万亿,其中银行业占比竟然高达108万亿(91%)。可以想见,只要我国金融体制不转型为市场主导型,即使银行利差不高,净利息收入也会迅猛增长。
不过,一旦银行信贷出了问题,就会给整个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带来灭顶之灾。另外,我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协议在即,继续把中国经济的缰绳捆绑在信贷之上,只会造成“信贷扩张—资本匮乏—再融资—信贷再扩张”的链条一天比一天绷得更紧,不但可能因为再融资规模的日益扩大而使资本市场苦不堪言,而且还会使投资者的分红比例越来越低,形成投资越多回报越低且不得不继续投资的悖论。例如,中央汇金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已经从最初的50%降到40%,再降到现在的35%。另一方面,尽管很多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银行利差更高,但我国利率处于管制状态却是不争事实。如果不与前述国家相比,而是自我对比,只要利率管制打破,相信我国银行利差必然进一步压缩。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迟缓,不但大大落后于公众期待,而且比更为困难的汇率改革推进还缓慢。
有人会辩解,利率市场化还有很多障碍,比如金融破产条例以及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还未建立,银行业发生倒闭怎么办?还有基准利率形成机制还不完善,利率市场化又怎能仓促上阵?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共同推进。当前,尤其要在逐步扩大利率浮动空间上做文章。例如,今年可首先从完成贷款利率下浮20%和大额存款利率上浮20%入手,逐步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利于工业企业,让利于社会公众。
利润过高还有两个引致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商业银行的利润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相信大家对“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充分核销—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的监管路线图并不陌生,问题在于,过去近9年中国银行业高歌猛进,顶着这一光环,很可能已经忘记扫清账底的重要性,贷款五级分类偏离度到底有多大?不良贷款比例究竟有多高?尤其需要通过对中小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清查来回答。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银行业利润“如日中天”之时,及早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只会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求真务实的行业作风。第二,如果直接、间接融资比例长期失衡以及利率市场化遥遥无期造成银行业与工业企业利润失衡,为了确保社会公平,也可征收特别利润税来补贴工业企业,毕竟当前银行业高额利润的获取并非完全竞争的结果,而是包含了一定体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