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媒体披露高铁天价采购 公共采购频现人傻钱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4:29 来源: 深圳商报

  主持人:胡 蓉

  据媒体披露,高铁列车采购价令人咋舌: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一个色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最后组合成总价三四十万元的整体卫生间;上万元的15英寸液晶显示器,2.2万元一张的单人座椅,6.8万元的冷藏展示柜……一些产品均由官员们钦定的供应商提供,号称要用20年的产品刚下线就状况频发。

  公共采购频现“人傻钱多”

  邓海建:高铁列车采购价的账单令人咋舌,但这样的“震惊”却显然未能入得了审计等监督体制的法眼。年前,一条关于政府采购的帖子引起网友关注。帖子中的合同文件显示,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所购买的打印机内存条,价格竟高达6247元。而厂商表示同型号的内存条市场价一般只要300元左右,原装同型号的内存条也只售600元左右。此外,据新华社报道,配置、功能相同或类似的电脑等电子产品,被供货商贴上“专供政府采购”的标签后,销售给政府采购部门的价格就比市场同类产品价格高出数百上千元……这就是公共采购中的“明规则”。

  乱花钱,抑或不挣钱,不过是公共采购中“人傻钱多”的本色演出。高铁天价采购事件的曝光,何尝不是又一封举报信。

  奢侈采购戳破“高成本”泡沫

  丁洪峰:一边是居高不下的高铁建造和运营成本,以及高票价等,一边是如此奢侈的高铁采购,也难怪有网友忍不住调侃:亏损的高铁原来压根就没有打算盈利。而若要问奢侈采购的背后,都富了哪些人,那么已曝光的刘志军、张曙光以及丁书苗等,则是高铁采购最好的腐败注脚。

  奢侈的采购在某种程度上戳破了“高成本”的泡沫,展现出高成本以及“亏损”背后荒诞的另一面,这不单是在高铁领域,在自来水、电力等公共民生领域,都有同样的现象,因此,如何通过制度力量挤压公共事业领域的服务成本泡沫,是必须要面对的命题。

  “占领男厕”

  据媒体报道,2月19日,广州数名女大学生在越秀公园旁边的公厕上演了一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她们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现象。女学生们还向市民派发呼吁信,希望立法增加女厕位数,使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达到2∶1。

  “如厕难”影响城市形象

  吴睿鸫: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公厕和公共场合的洗手间,男女厕位比例是1∶1;有些公厕的男厕加上小便池,厕位反而比女厕多出一倍。公厕设计标准的严重滞后,是造成男女蹲位失调的根源所在。1988年6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设置比例以1∶1或3∶2为宜。”可是,24年过去了,这个老掉牙的皇历到现在没有重修过。现实证明,这个“为宜”实在是严重的“不宜”,不仅导致了女性“如厕难”,还影响到了城市的形象。

  公厕标准应该重修

  关东客:实际上,女性“入厕难”是世界性难题。美国公厕原来都按男女1比1的面积设计修建。但专家经研究发现,男性上厕所的平均时间为1分24秒,而女性则需要至少3分钟。美国不少州很快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加利福尼亚、宾夕法尼亚、田纳西和得克萨斯等州议会已经通过类似法案,有的州甚至要求女厕面积必须是男厕面积的3倍以上。鉴于此,实行了24年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也有必要彻底大修了,以立法的形式让男女厕所坑位比例做到有法可依,并尽快成为指导全国各地公厕建设的强制性公共政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