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冰到中美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03:5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张立伟
40年前的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意外访华已经成为中美外交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事件,它深刻的改变了世界历史并因此载入史册,纪念这一事件对当下中美两国而言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40年前,中美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广泛而深刻的不一致,为了对付共同的冷战对手,中美重新站在了一起。尼克松的行动震撼世界,以至于“尼克松访华”已经成为一个政治学词语。
就像参与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基辛格所言,自尼克松以来,8位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本质是相同的,即不与中国敌对而保持接触。但时至今日,中美两国的战略格局也发生了改变,人们期待重演“尼克松访华”类似的外交行动,重新构建中美关系。
当中国的崛起成为事实后,以前副国务卿佐利克为代表的稳健派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概念,试图重新定义中美关系,尽管其重点在于“责任”,但前提仍然是两国建立开诚布公的伙伴关系。当美国陷入经济危机后,一些美国学者进一步提出“中美国”或“G2”概念,这些构想也得到了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战略家的支持,主张建立中美命运共同体,就像希拉里所说的“同舟共济”。
这些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提出的构想,很容易被理解为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因为会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带来不利影响以及地位是否对等,这些疑虑让中国并不热心这些火热的概念。但为了共同利益,中国仍然与美国在救市步伐上保持了一致。
中国冷对“G2”提议以及某些官员宣称美国衰退不可避免,而这会是中国崛起的历史机遇的观点,让美国愤怒和恐慌。奥巴马开始向中国发起挑战,从人权问题到南海纠纷,从关税惩罚到TPP,以至于制定新的亚太战略,在军事上做防范中国的准备。这些挑战试图向全世界证明自己仍然是老大,就像奥巴马所说,“美国不会做老二”。这些夸大中国威胁的做法,更像是美国通过攻击性的策略加以防御,既维护了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又可以压制中国在经贸方面的让步与合作。
这意味着两国开始了一场猜谜游戏,中国并不确定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将作何反应,而美国也不清楚中国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至少目前而言,奥巴马向中国表达了“美国欢迎中国崛起”的想法,即承认中国崛起的事实,但双方还缺乏广泛的信任,尽管事实上双方都明白如果两国敌对将是一场灾难。
我们认为,与40年前一样,美国意识到了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这将促使美国接受现实,争取中国成为全球伙伴而非敌人,但前提取决于中国的反应。中国也需要美国尊重自己的核心利益,认为两国不应再像以前那种不对等的关系,就如中美经济“再平衡”一样,两国在政治也需要再平衡,这需要双方的努力和诚意。
尽管中美不再像40年前那样拥有共同的敌人,但在应对世界秩序上有共同的利益,而且这种责任在全球而言也是独一无二的,这要求美国降低或放弃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为了世界的稳定与中国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