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鸿:反思是重要的力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14:49 来源: 《中国慈善家》陈伟鸿 | 央视主持人
总结2011年,我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忙碌。从工作量来讲,这一年比以前多很多,因为我主持的《全球财经论坛》已经走出国门,在英国、新加坡等地全程录像,这些我都要全程参与,花在路途上和节目录制上的时间比以往更多。
第二个关键词是幸福,在忙碌的同时能得到一些肯定。幸福是“付出会有回报时”的感觉,这种感觉比辛苦来的更强烈一些。我今年先后获得了“2011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第七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和“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这些在2011年拿到的奖项和荣誉,跟努力之间不能说完全画上等号,但是也有一些关联。
除了本职工作,让我感到忙碌和幸福的事情就是,在2011年把公益的事情做了一些梳理。以往更多的是凭借热情和善心做公益,但现在开始更加条理化做公益,包括伟鸿高端教育基金的成立,以及一些常态性公益项目的推广。此外,我们把“鸿基金”关注层面也打开一些,刚开始,我们设定的内容就是创业,后来在很多人的建议下,我们还关注除了创业以外的一些其他内容。对于这种变化,会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现在的定位不像从前那么清晰或者那么专,另外一种声音是关注的层面更广一些之后,更多的有识之士可以加入进来。
在我开始正式做公益的这一年,公益界发生了一些可称得上“毁灭性”的事件,但这对从事公益的人来讲,恰恰是很好的考验,需要我们认真面对,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做,是沽名钓誉?是为了满足虚荣?这些心态可能会在未来的公益发展中被慢慢剔除,因为它们离纯粹的公益本色非常远。除了考验,这也给了公益领域人士一个很好的警醒。所以在2011年,我更愿意扎扎实实地思考公益慈善的本身,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全面铺开公益。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可能走得越快,却背离自己的目标更远,因此不妨先把所有的力量放在前期扎扎实实的工作上,尽管可能比别人起步慢一点,但是可以保证正确的方向。
从这一年发生的事件和我的身体力行中,我认为慈善应该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它不应该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宗旨,而应该是每个人可以身体力行去做的一件事情。这一年中我还有一个触动比较大的观点是,做公益的出发点和被帮助人的诉求不一定是吻合的、匹配的,你想要做的未必是人家想要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做公益,要更多地考虑对方的需求,尤其是对方心理的承受能力,千万不要让对方感觉到帮助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压力。应该这么去理解: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给了你一个付出努力的机会。
这一年,鸿基金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我们曾接触过一个西部的创业者,他想做小本生意。我们找了专家和义工,去给他做了一些咨询,最后给他提出的创业方案和他最初的设想相距遥远。专家觉得给了他一个方向,他应该努力地去尝试,但他自己很痛苦,觉得我们给他的规划他做不到,或者很难做成做好。这件事情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给予的帮助不是万能的,应该更多考虑受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或者实际承受能力。
包括公益界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在内,2011年最让我揪心的事件还是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和老年人摔倒敢不敢扶。大家对这两件事情的关注,是对道德和良知的追问,也就是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救死扶伤这些我们从前司空见惯的举动,今天看来却变成了“异类”,什么原因让人不敢再去做。这是2011年给人们带来的反思。反思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如果你不去做这样的关注和反思,你可能不会觉得这类事情到底有多重要。而这些事情在2011年集中爆发,就给了大家很好的反思机会。
2012年,我除了继续主持原来的节目之外,还会开始做一些公益类的节目。我希望公益不只是自己本职工作之余要做的一件事情,而是在工作当中也和公益相关联,这样我会更有成就感。
(采访 | 宋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