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前CNN记者揭秘:尼克松访华被提醒别喝白色闪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17: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美两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抵达北京,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40年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尼克松当时的这句“自夸”之言其实并不过分。

  中国前APEC高官、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嵎生在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巧借电视剧《金婚》说明中美两国应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双边关系继续发展。

  “华丽转身”

  “反华先锋”开启了与新中国的交往

  美国《国际财经时报》日前刊文称,尼克松的那次历史性访问在当时看来确实很“诡异”,而且也饱受争议,因为尼克松在其政治生涯的早期阶段一直对中国持批判态度。据悉,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国会议员的他曾游说时任总统杜鲁门不要与中国建交。1964年,尼克松在一次访问亚洲的途中称,如果美国承认新中国政权,“那将是对自由事业的灾难”。可是他却在自己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就决定与中国恢复接触,正是他本人开启了与新中国的交往。

  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尼克松很难说得上是一位榜样,因为他曾鼓励自己的下属采取非法行动。但他却是一位高明的战略家,这一点在对中国开放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曾经是一个“反华先锋”,但最终却完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成就之一。

  评论还说,在今天的美国政界,采取“意外举动”是绝不允许的。人们期望政治家应该做他们承诺过的事,就像合同工一样。“然而,我们不得不向那次尼克松访华之旅致敬,虽然他的观点前后矛盾,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是奸诈狡猾之徒,但他却是惟一一位在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后还能免于责罚的美国总统。”

  前CNN记者拍纪录片揭秘内幕

  尼克松被提醒别喝“白色闪电”

  “改变世界”

  “破冰之旅”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尽管直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才慢慢发展起来,但尼克松“破冰之旅”的重要意义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在美国国内,尼克松的支持率得到回升,当时他正因越南战争等问题备受美国民众指责。在国际上,美苏关系迅速升温。同年5月,尼克松正式访问苏联,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并公开发表了9个文件,其中包括《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等。

  正如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教授所言,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重塑了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在经济领域,中美自建交之后发展迅猛。1979年,两国贸易额只有24.5亿美元,到2010年已上升至3853.4亿美元,是建交时的150多倍。据估计到2015年,中美双方贸易额将达5000亿美元。中美两国现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合作与交流,对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中美两国重大利益的交汇点。而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必将进一步促进中美的经贸关系。

  日前,美国驻华大使馆首次披露一批尼克松访华的珍贵史料,揭开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