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你我只是一介看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当读者为《太阳报》的前途忧心忡忡时,老板默多克当即扬言本周末推出《星期天太阳报》,“小报”不易根除之处在于,其恶趣和对采集花边新闻的“正经”态度,直指人性

  孙骁骥

  董桥先生回忆旅居伦敦时,每天早晨需坐火车进城,久而久之,发现同车的乘客阅读报纸的类别透露了他们的身份:“看《泰晤士报》的,多半是些公务员、律师等各行专业人士,中学上贵族学校,大学念牛津剑桥。看《金融时报》的人差不多都属中产阶级,只有职业不同。”而不同身份的人所展卷的报纸却始终不会重合,“赤膊的修路工人就不该看《泰晤士报》,否则人家看到会暗笑;西装笔挺的老绅士就不该看《太阳报》,否则人家看到会苦笑”。

  “苦笑”与否,不得而知,至少我没有亲见。但董桥此言未免太护着“上层人士”了。西装笔挺的老绅士在公众场合固然不看《太阳报》,但私底下要想对这类小报“独善其身”,只怕也不容易。《太阳报》日发行量近三百万份,读者总不至于清一色引车卖浆者流,没有混入个把梳油头、蹬皮鞋的商务人士吧。况且,《太阳报》虽刊三版女郎裸照,但专业的政治新闻也是它的一大特色,读者当中自视属于“中产”的人士因而甚多。虽曰“小报”,其彰著的影响力远非一个“小”字。

  小报二字,英文唤做“他不乐意的”(tabloid)。望音生义,这种报纸向人讲述的事情基本都属于令当事人“不乐意”的,像是政要的八卦、明星的跟拍、经常抛头露脸的人们的家长里短,乃至凶杀、色情等三俗内容,均为此类报纸版面的常客,总之是怎么贱格怎么来,怎么恶俗怎么来。不过,恰恰可爱的读者也偏好低俗,这就让小报找到了市场准心。我在英国念书的时候,就喜欢在公共场所手端一份《金融时报》或者《卫报》撑门面,半盏茶工夫也许半个字也没看进去,而一旦回到私人空间便如饥似渴地“恶补”《太阳报》或《Star》杂志。不过,惯于自我安慰的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食色性也。

  读者的肉眼凡胎,成就了“小报文化”的发扬光大。而这种小报文化,由于和人性中的窥私癖与恶趣味盘根错节,因此一旦泛滥就绝不会轻易被根除。小报譬如小强,一拍之下不死,遁入阴暗角落处,不出几日,便携大军成群杀回。《太阳报》本月刚刚因涉嫌收买线索受警方调查,正当读者为这份小报忧心忡忡时,老板默多克却扬言要继而推出一份《星期天太阳报》,其首刊发行的日期,就在本周末。严肃新闻的卫道者未及举手欢呼,“小报”又反客为主,抢先一步宣告了它的胜利。

  国外的八卦记者篡改诗人蒲柏的句子,另铸奇句:To err is human, to get it on tape, divine(人孰无过,但能把这过错用胶卷拍下来,善莫大焉)。小报新闻的玄机,尽在此中。称职的小报记者大多佩戴各种先进的镜头和录音设备,擅长跟踪蹲点,埋线千里,更厉害的是抓得准最佳时机,能将关键的一切“用胶卷拍下来”。他们基本可以直接改行去做军队狙击手或私家侦探。我因工作原因结识一位英国的前小报记者,离职以后,她自开公司,除了受理名人访谈之外,居然也接“身世调查”、“老宅历史调查”之类的业务。当年小报训练出的专业素养,竟令人不觉起敬。

  有了这群端着“长枪短炮”、“熬更守夜”在新闻第一线的专业人士,小报不大卖,实在天理难容。当年香港的《壹周刊》、《东周刊》刊出女星艳照,引起社会伦理大讨论。如今时过境迁,残留在互联网上的“成果”依然是肉香四溢的照片,而当初那些道德文章,怎么也找不到了。再转眼看看身边的八卦杂志,今天A女星露个沟,明天B女星幽个会,任由你心里念着什么吾国吾民,眼神却不得不望着画面的云深不知处暗暗瞟去。这种勾魂摄魄的手段,就是小报的“文化”。

  不知从哪一年起,大众媒体上刻板的说教就已不再行得通。借用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当中的一句话:“政坛上形象经理的出现以及与此相伴的讲稿作家的没落证明了这样一点,就是:电视需要的内容和其他媒体截然不同。”电视观众需要的是“具象化”,人们的阅读趣味何尝不是一样?在我们这个“读图”时代,新闻也因此脱下了旧日笔挺的燕尾服,换上低胸蕾丝边的洋装。活色生香的浮世绘代替了照本宣科的空洞乏味。市侩的媒体市场培养出的庸俗口味让看客爱极了小报记者端上来的一道道名人隐私,而那些最不堪处也给看个精光的公众人物,也恨透了小报记者。

  据说,过去美国的政治民谣歌手菲尔·奥克斯拜访歌星鲍勃·迪伦时,奥克斯在迪伦的汽车副驾驶座上对着他东问西问,弄得鲍勃·迪伦心头好生不快。更为败笔的是,为了卖弄自己的音乐品味,奥克斯甚至开始对鲍勃·迪伦的歌曲评头论足。脾气本来就不小的鲍勃·迪伦是可忍孰不可忍,直接一脚把奥克斯踹出车门,并用他那招牌式的鄙夷语调说:“你根本不是什么民谣歌手,你就是个记者!”说罢,踩油门而去。

  这个段子被《GQ》杂志的英国编辑迪伦·琼斯写进了专栏。鲍勃·迪伦身为一代巨星,对于小报记者的厌恶自然溢于言表,而琼斯的专栏,反而把明星对记者的厌恶写得颇具喜感。那是因为,他与你我一样,仅仅是这一切的看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