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至上的娱乐时代 电影的“艺术性”应摆往何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10: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895年,当电影的发明者——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给大众展示了《火车进站》的画面时,震撼了在场所有观众,他们被影片画面吓得魂飞魄散,这是电影最早给我们的记忆。到现在,电影已经诞生了百余年头了,从当初电影前辈们摸索的实验短片,到后来默片盛行,卓别林带动了整个喜剧电影市场,现在,电影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电影一直被定义成一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现在人民的目光却很少停留在它所展现的艺术价值上,而是更多的停留在它创造的商业价值上。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娱乐社会”,浮躁的思想会不会阻碍电影的发展呢?
电影130亿带来了什么?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100亿,比2009年增长60%。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德彬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节目时曾表示“100亿票房,对于中国电影而言仍是谷底”(访谈详情请点击此>>>> )。果不其然,2011年电影市场已经突破了130亿。2011年,我国年生产各类电影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经说过,“在若干文化产业中,电影产业是市场化最早、成效最明显的一个。”
这种上升的走势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在很多电影人为之欣喜的同时,也引来了很多质疑,很多人认为中国电影是否走的太急,走得太快?很多电影出现了砸钱制作大场面,一些“大制作”“大场面”的广告词充斥了电影院。很多奇幻的特效让电影的画面变得美轮美奂,但是依旧掩盖不住其空洞且乏味的内容。就连理应票房最有把握的张艺谋谈到下一部电影,也感叹现在的好剧本太少,电影界在闹“剧本荒”。
数字电影,只有新技术是看点?
2009年,《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由著名导演詹姆斯 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该影片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自此之后,3D立体电影就像一阵旋风席卷了电影院,这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吗?给人们带来的仅仅是刺激和新奇感受吗?
在现在来看,3D技术就是电影的一针票房“强心剂”,似乎只要跟3D沾边的影片都难逃高票房。就案例来看,大量的数字化技术,特技的出现似乎掩盖不住缺少好的剧情的致命伤。被寄予厚望的大投资、大制作、大阵容的国产大片,却以普遍亏损的战绩在观众的嘘声中谢幕。据某媒体统计,2011年古装大片亏损严重,投资1.5亿元的《战国》总票房不到8000万元;投资1.5亿元的《关云长》总票房仅为1.6亿元;号称制作费高达2亿元的《倩女幽魂》总票房不到1.5亿元;成本1.8亿元的《武侠》票房1.7亿元;投资1.8亿元的《白蛇传说》票房2亿元。
相关:停不下来的3D脚步 动画片真的需要3D吗?(图)
观众品味越来越贵 空洞的电影没有市场
笔者认为,现在的电影界走到了一个需要冷静思考的拐角处。盲目的追求画面和声光特效是对电影、对艺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去年11月,“小清新”之风捧红了“小清新”派电影《失恋33天》,这部豆瓣写手原作的影片获得3.5亿全国票房,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纷纷斩于马下,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小成本电影。当然这部片子跟本身实在很契合“光棍节”这个特殊节日,和失恋这种人文情怀也很有关系。
并不是小制作就一定没有高票房收入,现在的观众对于电影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正体现了观众素质的日渐上升。大家都有一双可以看出问题,发现问题的眼睛了。面对高层次观众的出现,电影人应该更注重电影的“语言艺术”,更注重电影的“严谨性”,要更注重观众的感受,不能把观众当傻子。
后“WTO电影协议”时代电影人观念要不要转?
今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悉,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国产电影阵脚尚未站稳,进口影片就大规模来了。这项协议已公布,引发了轩然大波,很多资深的进口片影迷对以后更多好看的好莱坞电影进入电影院感到欣喜。而电影人对此协议的态度确大相径庭。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总监张大军表示,好莱坞狼来了喊了很多年,这回狼真来了:“但愿内地电影行业不是尸横遍野,而是浴火重生。”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在微博(http://weibo.com)写到“好莱虎来得越多,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就越大。对观众是好消息。优胜劣汰。怕什么呢。”
电影走进了电影院,就变成了一种“文化产品”,或者说,现在大家都觉得电影是一个“产品”,忽略了她文化的一面,也忽略了她艺术的一面。争取好的票房是对的,但不能为了争取高票房,忽略了经营口碑。笔者希望,在这个金钱之上的娱乐时代电影的“艺术性”也可以摆在属于她的地方。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