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亿元产业链争夺战只是开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8:3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今天开放名人专家场 归真堂副董事长和总经理昨接受本报专访
前日,归真堂向媒体敞开大门。今日是专家名人参观日,但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只有6人抵达福建惠安。虽然此事远未终结,但是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非常值得反思。
昨天在记者的多次围堵之下,归真堂药业副董事长蔡资团和总经理陈志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们称归真堂销量不减反增,并表示要把“开放日”一直开下去,让更多的公众来参观。
文/本报特派泉州惠安记者 黄佩图/本报特派泉州惠安记者 倪黎祥
反思一
活熊取胆存在多年为何此时集中爆发?
我国早在上世纪就开始重整养熊产业,并规定无管引流为法定取胆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存在这么多年为何最近一两年才因归真堂上市而集中爆发?
昨天一位资深人士道出了其中秘密:其实归真堂在熊胆产业里只是个小人物而已,整个产业链最大的熊胆原料使用者是上海凯宝药业,几乎占了我国熊胆原料的一半。但是凯宝在2010年年初上市了,并开始进行这个产业链的整合,目前市值已经达到70多亿元,亚基会与凯宝抗衡,力量偏弱。一旦归真堂上市成功,整个产业势必兼并融合,亚基会想取缔这个产业就非常难了。
而这仅仅是归真堂与亚基会的爱恨纠葛。在此事件背后,还有多个利益团体奔走不停,中国SOS基金发出1.2亿元要约收购,欲拿下归真堂。归真堂却说他们根本没收到要约。而北京的它基金联合名人上书证监会,让它基金一夜成名。而人工熊胆的研发团队,在此期间召开研讨会,为人工熊胆的成功上市摇旗呐喊,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一个活熊取胆事件,看起来是一场公益之战,但在高达上百亿的熊胆产业链里其实只是各方利益的博弈。
反思二
传统中药如何适应现代动物福利理念?
这场熊权争夺战其实也是我国传统中药与现代动物福利理念的博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含麝香、豹骨、羚羊角、穿山甲、熊胆等珍稀濒危药用资源成分的中成药品种大约有六七百种,生产厂家近千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一些传统经典、特效的国宝级中成药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丧失。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加入国际动物保护公约后,部分物种如老虎、犀牛角等已经禁止贸易。目前市面上二十年前生产的含犀牛角的安宫牛黄丸黑市里竟然被炒到十几万元一颗。而熊胆一旦被禁止,我国150多种以熊胆为原料的药品将面临消失。
但是中药发展也必须和社会同步,当动物保护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时候,按照老的传统或者老的方式来从动物身上获取资源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了。而这中间需要找到怎样的平衡,相关各方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反思三
新股发行更市场化
还是要做道德选择题?
归真堂能否上市其实也给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出了难题。熊胆粉使用量最大的凯宝药业已经上市了,而归真堂却上不了市,好像有失市场公正。而如果给归真堂上市,证监会或许将要面对强大的舆论轰炸。而现在我国正处于新股发行改革的关键时期,发行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在这个已经有了改革思路,而还没有真正实施的尴尬关口,归真堂的上市也考验着证监会或发审委的神经。
是要给公司贴上道德标签还是制定好规章制度,企业只要符合规定就能上市?归真堂将是一个试验品。
专访
记者:昨天100多家媒体都来归真堂目睹活熊取胆,但是争议反而在增长,你觉得达到你们想要的效果了吗?
归真堂:开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因为真相就在这里。媒体能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至少不会再出现那些十多年前的血淋淋的取胆照片。
去年年初已经有过一次“活熊取胆”之争,但现在事情更大。不过我们的销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记者:如果活熊取胆被取缔怎么办?如果有动物组织提出收购,你们会考虑吗?如果上不了市怎么办?有没考虑在海外上市或卖掉?
归真堂:取缔的可能性不大。当然如果将来熊胆能够人工合成,我们也要面对市场竞争。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考虑转行,因为我们还正在进行熊胆药品深加工。目前没收到收购归真堂的信函。
如果上市不成功,企业仍是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没有考虑在海外上市,国外市场本来就对我们的养熊产业和传统中药有抵制。养熊企业上市后接受更多的社会监督,将使得养熊业更加规范。也不会考虑转型或卖掉归真堂,至少邱淑花家这一大股东肯定不会同意。如果投资方要退出,我们会尊重他们的决定。
记者: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昨天没能来参观?
归真堂:熊胆的取得通过无管引流,操作非常简单,容易实现人工养殖和产业化。我国的整个养熊业“弱小散差”,产业链的整合将是大势所趋。
上市融资之后,将会向科技方面更多投入。我们要把“开放日”一直开下去,让更多的公众来参观。
记者:对于熊胆粉做礼品高价出售,怎么回应?
归真堂:归真堂的熊胆粉包装成礼品出售是一种顺应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对企业来讲赚钱是必须的,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更不能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