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海外投资风险须树大国思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时至今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血气”已经充分激发,海外投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时尚”炒作题材。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也带来了风险的快速积累,接二连三的海外投资受阻和海外中国公民遇险事件在全社会激起了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防范风险的关注,要求政府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的呼声有日渐高涨之势。其实,至少从上世纪90年代起,政府就开始致力于不断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新的支持促进措施了。
然而,假如说此前中国企业对投资海外“足将进而趑趄”,我们工作的重心应当是激发他们的投资热情的话,那么,时至今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血气”已经充分激发,海外投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时尚”炒作题材,我们已经无需担心企业过分谨小慎微而贻误海外扩张之良机,而是需要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过度激进和考虑不周的海外扩张成为风险源泉。因此,需要开始更多地强调遏制企业非理性的盲目投资热潮。
我认为,在防范海外直接投资风险方面,政府需要积极地有所作为,但为此的一切作为都只能是有限干预:
首先,应以企业自救措施为主,政府保证机制为辅。尽管我国需要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工具覆盖面,甚至在海外武装“护航”方面迈出一大步,但指望这些覆盖全部政治性风险是不现实的。
其次,事前安排为主,事后措施为辅。指的是在完善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应对体系时,最重要的是通过事前的主动安排降低遭遇政治性风险的概率,其次才是在遭遇政治性风险之后通过补偿、索赔之类被动的事后措施来化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应对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成本。
企业自身也需要开展多方面努力,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以下几点,例如采取正确的跨国经营策略,从源头上降低政治性风险的发生概率。要考虑东道国法制是否完备、社会是否安定、与我国潜在政治摩擦情况等等。还应加快组织海外华人商会,借助集体力量增强海外华商抵御政治性风险的能力;扩大与贸易伙伴国的交流,改善华商在海外的环境。特别重要的是与政界、商界、学术界和舆论界精英人士的交流,因为他们对东道国社会舆论能够发挥强大的引导作用。
扩大与东道国社会的交流意味着一定的付出,我们国内需要为必要的付出创造适宜的理性氛围。为此,国内民众需要树立大国思维,扩展视野,在对外援助等问题上不能被只顾眼前的“葛朗台思维”绑架,应当根据本国综合国力的增长,继续适度有针对性地增加对外援助,并鼓励企业与当地分享收益。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