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关东客:复古“地标建筑”,无关文化有何用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6: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为建国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北京市准备在6个地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6个地标建筑,分别位于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天桥、西便门和地安门。(人民网 2月24日)

  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有的历史建筑拆掉了,比如梁林故居以及众多的名人会所;有的建筑又重建了,比如这曾经被拆掉的城门和城墙。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再看看这些将要新建的城门、城墙,真的令人感慨万千。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多年以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如是说。然而这些新建的城门和城楼还诉说些什么呢?我们即使有巧夺天工的工艺,有修旧如旧的本事,可谁都知道,那些新建的城门和角楼终究是新建的,那些逝去的已经永远逝去。

  北京城的“保护者”梁思成先生曾以诗一样的语言向周总理描述:“北京古城四周雄壮的城墙,城门上巍峨高大的城楼,紫禁城的黄瓦红墙以及美丽的街市牌楼”。可如今的北京城呢?

  多年前的强拆与今天的重建,这种因果轮回实在令人唏嘘。如果那些城门和角楼没有拆除,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我们也许根本用再煞费苦心地对右安门等标志性历史建筑进行恢复。而今天的巨大投资也是旧时拆迁时的一时快感所酿下的苦酒。

  我们可以很迅速地建设起一个个地标,可这些地标的内涵却大打折扣。这就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依然在重复类似的悲剧。一方面对那些历史建筑、历史文物视而不见,让他们在挖掘机的轰鸣中化为尘埃;另一方面又大肆地建设一个个“假古董”来彰显历史情怀。

  六十年前,北京为缓解交通压力大拆城楼、城墙,林徽因对时任领导吴晗说:“你们今天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北京城新建的6个地标其实也是“假古董”,因为真正的文物已经随着当时的拆迁灰飞烟灭。历史不可以重来,但教训却就在眼前。建几个地标很容易,可我们能不能不再重复扒了再建这样的悲剧?(关东客)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北京需要“帝国大厦”吗?

  拆梁林故居:三十六计招招用尽?

  “梁林故居”被拆折射出城市发展缺失理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