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忠明:阻挡民营资本的,不是法律是文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8:20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国务院新近部署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制定工作,明确要求45个部门在今年上半年的最后几个月抓紧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这一举动引起相关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联想。

   此外,在温家宝总理前不久主持召开的中南海座谈会上,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周铁农、黄孟复等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发言”,认为当前垄断行业改革明显滞后,造成不公平竞争,建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稿增加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并提出要明确时限,抓紧出台、贯彻、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配套政策。温总理则表示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定出来。

   上述背景下,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就垄断行业改革与开放民资进入的具体细则和思路,发表观点,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待相关主张

  真正纳入政策细则

   《华夏时报》:你认为今年民营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有望得到怎样的改善?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最近在某演讲中说要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给予政策倾斜,要继续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推动小型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要不断扩大民间投资,发展实体经济。还要加大对民间投资“新36条”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部分垄断行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利用市场机制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促进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相互融合。并要为民营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制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总体规划,尽快启动《海外投资促进法》的立法程序,逐步建立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

   我的印象中,全国工商联曾多次公开提出相关主张,但都一直未能真正纳入政策实施细则的制定和落实中,今年,我们希望这种状况能多少有些改变。 

   《华夏时报》:民企融资难问题的根本改善需要从何处着手才真正有效?

   王忠明:首先,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其次,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激发金融机构面向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第三,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中小企业的多元服务要求;第四,要坚持全局观念,分担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第五,要大力建设创业板平台,全面提升中小企业。 

  垄断领域既得利益关系

  剪不断理还乱

   《华夏时报》:一些垄断领域的“玻璃门”始终难以打破,障碍何在?阻碍民企市场准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王忠明:应该看到,由于长期的行政性垄断,许多基础服务行业已经形成非正常的利益共同体。这些垄断行业表面上欢迎民间资本进入,实际上却合力抵制。在许多垄断行业,从设计、施工到经营管理等,这些行业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事业单位与公司,明里暗里的利益关系纷繁复杂,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与民企发展的巨大刚性需求相比,促进民企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到位,还存在诸多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市场准入存在或明或暗的限制;行政执法和司法监督中存在不公平;财税和金融服务不匹配、不均等、不完善;政府服务不到位,腐败官员“吃拿卡要”屡禁不止。总体上,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环境。尤其严重的是,促进民企发展的政策稳定性不够,有时候流于阵风和运动,没有真正进入良性轨道,这可能构成最大的政策障碍。

  对民企应采取分类

  税收优惠政策

   《华夏时报》:财税政策惠及面窄、税收扶植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业界反映很多,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

   王忠明:在我国,按政策规定,企业的营业税为营业额的5%,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分别为营业税的7%和3%,企业所得税高达33%。在这样沉重的税负下,民营企业难以伸展发展的张力,更加难以抵御可能的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为防止出现类似“温州现象”的发生,为保证我国明年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目标的实现,政府应尽快出台放宽民营企业税收的政策。这类政策既应当考虑到当下经济形势的严峻而具有及时的效果性,又应当结合经济发展规划,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怎么为民企减税?我认为,对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要采取分类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技术创新型民营企业,应给予税收优惠,以鼓励和促进其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从而使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端转移。

   第二,对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民企,要给予及时和有效的税收支持。

   第三,对出口型民企,要有相应的税收抚慰。

   第四,对带有公益事业性质的民营企业,适当减轻税负,这也与中央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和支持的政策相吻合。

   第五,对招商引资类民营企业,也可给予税收优惠,从而鼓励以商招商和促进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民资代言人缺位

  具体政策制定有失公允

   《华夏时报》:“新36条”与5年前的“非公经济36条”相比较,在力度和可操作性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但“新36条”更多地停留在政策层面,还急需逐项落实,各个行业实施与配套细则也要紧密出台,优惠必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启动民间资本。对此,你有何具体建议?

   王忠明:目前,民营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受阻的根源,不是法律禁止它们进入,而是被相关部门的文件挡在了门外。这些违背市场公平、偏离市场经济基本准则文件的出台,并没有真正站在民营企业的立场上。在表达意见的平台上,民营资本的代言人往往被排斥在外,而相关利益集团以及既得集团的意愿更容易通过畅通无阻的平台完整地表达出来。由于竞争的缘故,民营资本的立场与相关利益集团常常存在着巨大分歧,在一方缺位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政策,就背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意或无意中沦为相关既得利益集团强化自己垄断地位的工具,自然难保公平。所以,阻止民营资本进入的并非法律,而是在民营资本代言人缺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有失公允的具体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宏观政策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民营资本在市场上也难以进入,因为宏观政策都是一些原则性规定,而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大大小小的文件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网络,才是民营资本难以逾越的屏障。

   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政策在一些垄断领域将越来越开放,民企也应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适应政策的变化,不应该只看到进入垄断行业时的“玻璃门”、“弹簧门”,而更要主动去敲开那些正在打开的门,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