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崩溃边缘到冠军宝座美国复兴汽车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1:4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刘霞
[ ●随着美国整车制造业的复兴,零部件供应商间接得到了拯救,目前大部分零部件企业财务状况稳定 ●无论汽车企业将生产基地建在哪儿,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最大程度地赢得市场,才是关键 ]
2012年1月上旬,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少见的无雪暖冬,让从洛杉矶赶来看车的Smith感到有些意外。
身为某汽车设计公司的项目经理,Smith每年都会在过完新年之后“北上”底特律的COBO中心。相对于两年前在大雪中开幕的北美车展,今年的阳光明媚让Smith感觉到一股暖意。
曾经陷入低谷的美国汽车工业就像回暖的天气一样,出现明显复苏。这种变化从COBO中心参展商的活跃程度便可见一斑。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重新振作让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走上复兴的征程,甚至成为奥巴马政府重拾制造业大国的信心之源。
当全球几乎所有跨国车企纷纷手握“利器”冲向中国这个足以决定他们位次的新兴市场之时,美国政府关于制造业回流的新主张对于美国乃至全球汽车制造业都是一次新挑战。
回暖的汽车业
过去的三年里,美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槃。
2008年底,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将美国汽车业推向崩溃的边缘。汽车信贷枯竭使汽车销售下降了40%,汽车厂商和零件供应商大幅削减生产。到奥巴马上任前一年,美国汽车工业已有40万人失业。
在奥巴马政府一系列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组复兴计划的帮助下,美国“三大”出现转机。2010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实现了盈利,这在1995年以后尚属首次。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2011年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提升了2%至47%。也正是这一年,克莱斯勒向美国财政部偿还了所有剩余贷款——比原计划提前了6年。
没有什么能比通用汽车重新坐上世界头号汽车制造商的宝座更让美国政府兴奋。2月16日,通用汽车宣布其2011年净利润额为76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超过六成。
随着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逐渐走出困境,整个汽车行业创造了115万个工作机会,这是1990年后期以来最大幅度的就业增长。
免遭破产命运的福特汽车同样恢复了元气。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在今年的北美车展上接受采访时说,美国汽车业的复苏已带动整个美国制造业回暖,福特汽车公司将在今后两年创造1.2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刚刚结束的北美车展是复苏中的美国汽车工业的缩影。
更重要的是,汽车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随着整车制造业的复兴而恢复了活力。有统计表明,美国超过1/7的国内工人就业机会与汽车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有关。随着美国整车制造业的复兴,零部件供应商间接得到了拯救,目前大部分零部件企业财务状况稳定。
欧洲经济的不景气和中国汽车市场增速突然放缓让各方转变了观点,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美国市场即将成为接下来几年世界汽车行业的新增长点。
大国之争
过去一年,美国汽车业的强势回暖成为整个美国制造业复苏的缩影。而这种变化得益于奥巴马政府一系列改变计划。
去年年中,美国正式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旨在加快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高度重视重振美国制造业,其战略思路并非简单恢复制造业旧的格局。”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刘煜辉认为,经过三年调整,美国战略很清晰,不是简单的美国海外工厂回归,不是传统工业体系回到美国。
“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里,一个国家的服务业是不能与外部世界做交换的,但是美国很特殊,美国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比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美国的新战略是要把在全球有垄断优势的服务业变成新工业,比如金融、医疗、传媒、教育等优势服务业。”刘煜辉分析道。
美国对汽车业的看法与对其他行业的立场是一致的,即提高美国制造产品在本国的销量。J.D. Power亚太区副总裁Geoff Broderick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为了增加美国就业机会并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美国希望看到更多的美国制造产品,而不是依赖于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
已经有相关企业采取了行动。克莱斯勒明确表示将再向位于印第安纳州的科科莫县投资8.43亿美元用于建设输电线路,在科科莫的总投资将达到20亿美元,可提供近2250个就业机会。
通用汽车最近则宣布在未来数月向其美国工厂投资20亿美元,这些位于8个州的17个工厂将提供超过4000个就业机会。
不仅是美国本土企业,那些为了开拓美国市场的欧洲甚至日本企业,也开始加大在美国的投资。大众汽车公司最近在田纳西的新厂创造2000个就业机会。本田汽车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将在印第安纳新增1000个工作机会。
那些过去十年间不断迁出美国的轮胎企业,也出现了回流。德国大陆集团宣布,将在美国投资大约5亿美元兴建一座工厂,为美国市场生产轿车和卡车轮胎,预计新增1600个工作岗位。
这种回流的趋势对于中国是一种挑战。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削弱。但在汽车行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对于各大汽车制造商的吸引力仍然强劲。
Geoff Broderick表示,最近的这些言论并不意味着美国汽车制造商应该停止在中国或者其他地区生产汽车,而是恰恰相反。
“汽车企业投资重心,已经明确从西方转向东方,这点没有变化。”Geoff Broderick坦言,重点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和全球其他汽车制造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中国生产汽车来满足中国本地消费需求。
两手准备
复苏的美国经济让汽车企业希望离美国消费者更近。但在巨大的中国消费潜力的吸引下,全球汽车巨头们并未改变对中国的投资计划。
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去年是中国销量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正是因为中国市场贡献的254万辆销量,通用汽车能够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估算,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业务价值达百亿美元。特殊的市场地位使得通用汽车并不敢怠慢中国市场。
根据通用的计划,2015年将实现在华年销量翻番,约达500万辆。这一庞大的计划将通过推出超过60款全新和升级车型来实现。
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正渐入佳境。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马瑞麟表示,福特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总计约70亿元人民币的两项重大投资正在重庆进行:一项是设施一流的总装厂,将为2012年在华投放的新福克斯车型作准备;另一项是发动机工厂,产能将从目前的40万台提高到75万台。
无论汽车企业将生产基地建在哪儿,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最大程度地赢得市场,才是关键。
Geoff Broderick认为,制造商必须能够在实时信息基础上迅速决策,并确保具有制造柔性,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偏好或其他市场影响。即使有了全球平台,设计也必须考虑当地品味和偏好。
不过,美国车市的复苏潜力同样巨大,美国汽车绝对销量增长速度落后于中国,但美国将依然是增长型市场。J.D. Power预测,到2018年,美国将是汽车销量第二大国家,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
“随着汽车业继续加大生产柔性,并精简和优化全球供应链,选择更接近销售的地点来生产汽车是明智的,特别是在成本套利机会持续减少的时候。”Geoff Broderick坦言。